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军事>> 正文

解放军专家解读甲午战争:日本如何速战速决【3】

2014年03月31日10:50|来源:新华网|字号:

中华文化曾以强大的吸附力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但在14至16世纪却转向自我封闭。18世纪末,乾隆皇帝对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带来的先进武器不屑一顾,说出 “天朝无所不有”的豪言壮语。妄自尊大历来与因循苟且紧密相连。鸦片战争后,徐继畲因为撰写《瀛环志略》,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还因此被罢官:郭嵩焘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使西纪程》,被列为禁书,朝野上下无他容身之地;黄遵宪刻印《日本国志》无人问津,直到甲午战争后才被感叹价值《马关条约》赔款的两亿两白银。这些觉醒者的思想被认为是“学鬼蜮伎俩,有伤国体”。先进的观念消耗在与守旧派的争论和拉锯中,淹没在根深蒂固的防御思想中。禁钢在“中体西用”窄小的变革空间里。近代学习西方受到传统思维和保守力量的掣肘,改革仅限于技术,海权矮化为海防。北洋海军被当作活动的炮垒,没有夺取制海权的愿望和能力而采取绝对的守势运动,最后被消灭在威海军港之内。很显然,自闭自大的文化心理,带来的只能是行动迟滞和失败。

岛国日本和英国,被称为欧亚大陆的两只耳朵,消息灵通,善于学习。尤其是日本,一直处于人类文明边缘地带,没有自己的“轴心文明”时代,其生存哲学是以强者为师、以败者为鉴。日本先以中国为师,16世纪转而学习葡萄牙、西班牙。17至18世纪后掀起通过荷兰了解西方的“兰学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力学习西方以“脱亚入欧”,不像清政府仅限于技术仿效,而是力求在制度和文化方面与西方相通相同。

中日文化心理的封闭与开放,最终导致亚洲文化师生角色对换,中心与边缘地位逆转。甲午战争时的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评价说:“两国虽仅有一海之隔,竟然出现一种奇异的现象:即一方积极采取西欧文明,另一方却力图保守东方积习。”没有经历痛苦打击而开放进取的民族具有前瞻性的智慧,经历痛苦打击而变革求新的民族具有适应性的能力,反复经历痛苦打击才能艰难学习的民族将一次次与机遇失之交臂,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愿意的人,领着命运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时间与空间一样,是战争的重要维度,是战争运动的基本依托,是体现战争效能的显著标志,是战争指导者能够利用的一种资源,也是战争实施者的一种追求。

甲午战争告诉我们,传统战争虽然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大吃小”,其实同样也是“快吃慢”。在战场上,以慢吞吞对应快捷之敌,显然是必败无疑。以快胜慢,可以说是战争制胜的通则之一。认识到传统战争的以快慢定胜负,更加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信息化战争“快吃慢”的实质。只有平时磨砺兵锋,战时才能迅疾如风;只有大力改革创新,兵锋才会常锐不钝;要想战胜对手,首先必须不断战胜自己。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侯昂妤)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解放军 中日战争 战时大本营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1901年八国联军铁蹄下沦陷的北京城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