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4月01日08:47|来源:海外网|字号:
当然,马当局也有一种公开、霸道的操控选举的办法,那就是按照有利于执政党的原则来划分选区(即“杰里蝾螈”现象)。反对党占优的选区的总选民数很大,最多可达10多万,执政党占优的选区的总选民数很少,少到只有数千,但这两类选区都只能选出1名国会议员。
马当局还常在其掌控的报刊电视上攻击反对派人士接受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美国或乔治 索罗斯(他是犹太人)的钱,这种宣传显然对穆斯林选民是有效的。而重口味的安瓦尔“鸡奸”案已经从第一季发展到第三季,使巫统的头号敌人安瓦尔不仅在道德上饱受攻击,而且因司法审判多次失去参政权并且入狱。威权体制下同样有许多令人恐惧的地方。
当然,只要威权政体允许了多党选举,那么它终究会因选举的存在而发生一些改变。多党选举终究是有压力的,由于反对党能够合法存在,由于选民们可以通过选票表达个人意愿,由于存在输掉选举的可能性,那么威权政体也有可能做出一些自我革新以迎合时代的潮流和选民的需求,从而慢慢地完成一场和平的政治转型。
2008年3月马来第12届国会选举出现了一场“政治海啸”,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伊斯兰教党组成的“人民联盟”夺得国会222席中的82席,打破了长期执政的“国民阵线”(其中第一、第二大党分别是马来族的巫统和华人的马华公会)在国会一直占有2/3议席的优势地位。以这场大选为标志,马政治格局由“国阵”一家独大变成“国阵”与“民联”两大阵营对撼。
2013年5月5日,马来举行第13届国会选举,民联在国会的议席增长到89席,并且在全国总得票率方面,“民联”以50.87%超过了“国阵”的47.38%。国阵只是凭借对自己有利的选区划分制度,才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在国会中的多数地位。
当前马两大政治阵营的竞争格局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竞争双方的实力越接近,民众被竞相“讨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在大选前夕“国阵”常有过度买票行为,而“民联”也有过度许诺现象,但随着选民们政治智商的逐渐提升,双方比拼的重点还是要回到长时段的日常表现上来。第二,两大政治阵营都是跨族群的政治联盟,从而促进了族群间关系的改善,抑制了右翼种族主义势力,温和的宗教、族群政策在两个阵营都成为主流。第三,基于马来西亚的联邦体制,反对党虽然不能在中央层面执政,但已经可以在地方政府执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执政能力,形成和平的政治竞赛局面。第四,还可以推动执政党以改革求生存。
作为改革家和太子党的纳吉布首相
2008年政治海啸之后,纳吉布成为巫统的新领导人进而成为新首相。他上台后,尝试推行政治上向社会释放权力、经济上向市场让渡权力的改革路线。纳吉布是前首相拉扎克 侯赛因之子,曾在英国留学,是典型的“太子党”。太子党有强人集权的固有倾向,但太子党办事也有太子党式的强势麻利。
2011年下半年,纳吉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大幅度的政治─法律改革行动。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以新法取代“内安法”,把原先警方可以以“危害国家安全”或“危害国家经济或公共服务”为由拘留任何人,改为警方只能逮捕涉嫌“从事恐怖活动”、“颠覆国家民主体制”、“协助囚犯越狱”的人;把警方有权拘留任何人长达60天以协助调查,改为警方拘留嫌犯最长只能28天,之后被拘留者必须带往法庭面讯。
![]() | ![]() |
(责编:牛宁)
选民 反对党 和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