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5-31 07:5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儿童节是“年年有今朝”,但作为成人的我们对儿童群体的审视却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天。 |
儿童的世界,成人应如何理解
儿童自杀: 谁给了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日前发布,其中关于去年中小学生自杀情况研究的报告再度引发公众关注。报告搜集了2013年发生的79起自杀案例,认为主因一是来自学业的压力,一是来自于他人尤其是教师的羞辱。
提到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自杀事件,媒体往往把关注焦点放在“为何自杀”层面上。2011年,江西三明10岁女生结伴跳楼自杀事件曝出后,舆论一边倒的认为“学业压力”导致三个孩子走向人生末路。光明网评论称,“跳楼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不仅是孩子的呐喊,更正是中国教育和现行教育制度的悲哀。对此,教育部门,特别是最高领导部门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时评人刘志权则提出不同观点,升学压力固然沉重,但未来生存竞争的残酷更加不可回避。如果我们现在把问题都归咎于应试教育,那么将来孩子找不到工作、嫁不了人,我们又能怪谁?
家庭永远是与儿童成长关系最密切的环境。荆楚网就认为,小学生自杀,最该负责的应该是家长。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应该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庭父母都在看似完整,但是父母间的不和睦或者冷漠争吵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选择极端。
京华时报同样认为,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关系密切,但问题不在于父母“没给什么”,而是“给的太多”。文章认为,现代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太多希望,“我们一面替孩子挡住风霜雨雪,一面又暗暗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与狼共舞’。”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除了关注儿童本身的心理与成长,似乎更需要摆正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与行为。
儿童节 儿童 留守儿童 性侵 自杀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