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06:56:57|来源:中国青年报|字号:
据说,在台湾的山东兵最多,老兵们在海峡这边拼命地用山东口音喊“娘——”。
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望大陆》最能体现他们的心情: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马致远的那句‘断肠人在天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能体会这其中肝肠寸断的伤痛啊!”高秉涵曾这样对媒体说。
老兵包子味道真不赖,不过已经不全是山东的口味。包子皮雪白雪白,泛着甜味,显然为了适应台湾人的爱好面里加了少量的糖。馅儿回味悠远,很有点山东大包子的肉香浓烈,却比山东人的伙食清淡了很多。
这是老兵理解的故乡的味道。大亨的母亲很早去世,一生吃尽苦头。而他的亲戚,因为有这个国民党兵拖累,过了几十年的惨日子。不忍与歉疚,让他不想再回来。大亨知道我爸爸在军队管的严,临行时送给妈妈一份重礼说,就此别过,我们就不再联系了。
大亨名叫吕汉魂,时隔40年,闪回了一下,就又消失了。旅行车在台湾环岛而行,我感觉和大亨可能近在咫尺,却无法问候,内心恹恹:
大亨大亨,你在哪里?我有什么能为你做的吗?
我一路在对比海峡两岸的老兵,谁更幸运一点。
爸爸这代人,经历“反右”、“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挨整受穷,心力憔悴。
大亨他们经历白色恐怖、失业、母亲失联、亲人家破人亡,一直品尝孤独。
爸爸这辈人从未享受生活,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消灭私有制。
大亨则活在“一年准备三年反攻大陆”的光复梦想中,蒋介石许了老兵家乡的田地,但他们一次次失望。
本以为只有海峡这边曾沉浸在红海洋中,高喊口号。 看了录像才知道,台湾人也在高歌蒋介石是“人类的救星”。1980年代蒋经国执政晚期,广场的人仍在呼喊万岁万岁。
……
海峡这边和那边,爸爸和大亨们,整整一代人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和生命。他们的梦想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信念都指向相同的方向——为了亲人凝聚,为了民族重生。
在这个意义上,幸运或者不幸,谁能说清其中的滋味呢?
疯狂的个人崇拜、残酷的迫害、全社会只有一种声音,这一切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消失了。我们在获得更多的自由民主、人性关怀的时候,也在失去某些东西。
现在出国留学的孩子很多,有多少人会隔着海峡高喊妈妈呢?恐怕只有缺钱花的时候才会想到父母。我自己的孩子在他年老的时候,会像童年的时候那样依恋我,期待葬在我的身边吗?我没有这个自信。这种根的归属感是否也随着全球一体化,散落在风里了呢?
两岸的年轻人携手进入了燕语莺歌轻松曼妙的小时代。随着老兵们的相继辞世,台湾海峡的水也不再那么咸涩伤人了,台湾包子的主流变成了胸针大小,鲜嫩无极,精致昂贵如艺术品的鼎泰丰类的包子。
出于自我保护,人们的心会自动绕过那段骨肉离散、命如草芥的过去。台湾,在我们眼里,可以是台北市中心那几座高耸的豪宅,是张惠妹王力宏“康师傅”的八卦,是《康熙来了》中马英九对小S勾引调戏吃豆腐的宽容大度与坦然接受。
在爸爸的葬礼上,依照乡里的风俗,一个道士高声念白之后,是农村军乐团奏乐,第一首曲子《我是一个兵》。
是的,这个兵,来自乡土归于乡土,来自老百姓现在又回到农村的泥土中,干干净净。他们,属于制定格局的大历史,永远不会理解这个小时代。
我从东河包子里渐渐也品出了山东大包子的味道,如此的香甜与熟悉,那是老兵的赤诚心,又岂是昂贵的鼎泰丰能比的呢?
向大历史告别,虽然我常常感到这个小时代有点无聊。
![]() |
包子皮,老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