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09:23:3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两岸三地学者热议《人文颂》
图为专家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摄
1、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范例
《人文颂》为中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就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观找到公约数。《人文颂》的成功主要有三点经验可借鉴:一是策划者有宏大的战略眼光,把重大主题和精美文艺形式相融合。二是作曲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艺术视野。三是编导和指挥有学贯中西的勇气和魄力。《人文颂》把西方交响乐和儒家文化核心要义结合起来,让东西方观众的审美水乳交融,因此,能让中西方观众眼前一亮、心灵震撼。——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张国祚
2、充分凸显仁爱包容之心
在观看音乐会之前,我曾好奇这部作品要怎么用交响乐来表现抽象的思想理念,观看之后我的好奇解开了:《人文颂》相当成功,它用交响乐这种高雅艺术来表现儒家文化核心要义,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单讲“仁义礼智信”太抽象,加上“金木水火土”就具象了。作品的歌词写得相当美,我特别喜欢歌词当中“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种族和地域”这一句,充分凸显出“仁”的仁爱包容之心。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笑敢
3、从两头抓住了最高点
《人文颂》用交响乐表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可以说有两个意义:其一,它传达的中国文化或儒家思想的精髓、精华是与时代相连的,是最有力量的声音;其二,马克思曾说过,交响乐是最能够代表现代社会的音乐,它体现了理性的效益原则和最高水准,把这样的西方现代艺术形式拿过来,用以表达儒家思想或者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影响最大、最深厚的思想,这个结合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人文颂》从两头都抓住了最高点。
——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 景海峰
4、面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文主张
据我了解,《人文颂》从创作伊始就定位于面向世界“发声”,定位于面向世界讲述中国的人文主张。我注意到,深圳的交响乐创作从《神州和乐》、《和平弥撒》、《极乐颂歌》以至今日的《人文颂》,面向世界对话,构成一次次“国家立场”的“深圳表达”,深圳也在这一次次表述中代表中国当代文明实现着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在场”。在我看来,《人文颂》的创作演出符合习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宣介的讲话精神,它是献给“中国梦”的伟大作品。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于平
5、通过音乐拉近两岸之间距离
《人文颂》使我联想到古老的《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礼和义建立起来,则贵贱平等;音乐和文化相同,那么无论上下,情感就和谐了。这是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人文颂》通过音乐拉近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会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内在的底蕴,并想和世界分享。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 杨渡
![]() | ![]() |
人文颂,林安梧,交响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