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16年最大的风险是美国加息的风险。因为如果美国持续加息,我们就很难再持续降息。
为什么说美国加息是今年全球市场最大的风险?因为美元是全球的货币,美国是全球的水龙头。从全球来看,大家使用一种货币是最舒服的,比如最近阿根廷要还债,也是货币互换下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去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无论是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里面的美元占比都在50%以上,而且一半以上的货币是主动选择和美元绑定的,这样的话做国际交易也很方便。
当货币和美元挂钩以后,在美元降息和贬值的时候,你是很舒服的,因为你的货币会被动升值,流动性会很充裕。但是一旦发生了逆转,也就是美元开始加息和升值,你就会很难受,因为货币会被动贬值,流动性也会被动收紧。
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历史,读史可以明智,就可以发现在80年代以后典型的美元加息周期大概有4到5次,其中每一次都引发了区域或者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比如80年代初的沃克尔加息引爆了拉美债务危机,80年代末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泡沫经济,90年代的加息引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之后美国加息把自己的次贷危机引爆了。
其中尤其是日本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日本80年代末的房子也是天价,股票估值也是接近一百倍。从他自己本身来讲,这么大的泡沫他肯定不愿意戳破,一定是宽松到无止境。但问题是美国从86年开始加息,一直加了3年,如果你不加息的话钱就跑掉了,而日本的外汇储备从89年开始下降,汇率也在89、90年这两年连续贬值,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日本从89年开始加息,一把就把巨大的泡沫经济给刺破了。
和日本比一下,我们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很多房子卖到一平米八万都是号称良心价,创业板的估值也是100倍号称新经济新中国所以就是新贵,如果没有外力干扰我也相信无论多大的泡沫也都可以维持,但是现在多了一个美国加息,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如何评估美国加息的影响?美国加息会增加美元资产的利息,从而影响资金流动和资产价格。因此未来最关键的是美国这一轮加息的次数。如果我们回顾一下80年代以后美国加息的经验,可以发现美国每一次加息的起点越来越低,比如04年启动加息时的利率只有1%,而这一轮只有0%,反映的是这一轮美国经济确实不如以往,但是从加息幅度看,以往每一次加息周期的累积幅度无一例外都超过了300bp,如果将25bp看做一次标准的加息的话,就意味着美国以往每一次都会加至少12次标准的加息!
那么这一次会加到多少呢?按照美联储最新的预测散点图,美联储一共有17为委员,他们的一致预期是本轮加息会到2019年左右结束,峰值时的利率在3%到3.5%之间,刚好也是加300bp左右。而对于16年,美联储的17位执委中有10位预测加息在4次以上,有3位预测加3次,只有4位预测只加两次。
大家不要忘记了其实还有一个预测,就是美国最牛的投行高盛,高盛有两个预测,第一是明年油价跌到20美金,低得让人不敢相信,第二个预测就是明年美国加息要加4次。你发现目前的油价只有三十多美金,有可能那个关于油价的预测可能是真的,那么大家非常担心那个所谓的四次加息的预测可能也是真的。如果美国明年加息只有两次,差不多每隔6个月加一次,那么掐头去尾各一个月,中间还是有4个月可以好好玩。但是如果明年美国加四次息,是每三个月加一次,再去掐头去尾,大家就很难有时间愉快的玩耍了!
怎么看美国还会不会有下一次加息?我觉得肯定会有,概率几乎是100%。我们评估美国的加息次数,一定要仔细分析加息对美国的影响。美国人是非常聪明的,他的货币政策是所谓的预期管理,也就是在去年12月加息之前,美联储已经唠叨加息快两年了,这两年虽然只是动嘴皮子,但是效果是很显著的,美国的资本市场很自觉,已经按照加息进行了调整,到15年初的时候,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就上升了差不多70bp到了2.3%,相当于加了3次息,美元指数就上升到了100左右,对欧元、日元都升了差不多2、30%。
然后大家再看一下美国经济,在15年货币大幅升值、长期利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美国经济表现的非常强劲,他的新增就业每个月都在20万人左右,说明基本没有受到任何负面影响。而在去年12月加息之后,美元指数是跌的,美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也没有上升,这意味着这一次加息对美国经济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也就意味着美国的就业数据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恶化,因此再过2、3个月启动下一次加息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而对于美国加息次数,我们是这么分析的:美国经济增长靠的不是需求刺激,不是刺激投资消费,而是在供给侧的优势,供给侧主要看生产要素,从劳动力看美国的出生率是发达国家最高的,移民也是最多的。从资本看美国的资本市场向全球开放,ElonMusk除了造出了tesla电动车了,最近已经牛叉到把发射的火箭给回收了。所以美国经济目前2%左右的增长是靠谱的,再加上1%的物价增长,每年GDP名义增速稳定在3%-4%应该问题不大,所以长期看美国的中性利率恢复到3-4%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在过去两个月,我们一直在提示风险,15年11月我们写了“逃不开的美元周期”,提醒大家过去每一次美国加息周期都会引发区域或者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在12月美国加息之后,很多人评论说利空出尽,我们的评论则是“狼来了,怎么办”,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在12月末又发布了“台风来急,水下流急”,指出美元加息远不止是火车,而是席卷全球的台风,要坐稳扶好;以及海外“探险”系列之一,“成也大宗,败也大宗——巴西经济怎么了?”指出随着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越来越多新兴经济体可能受到国际货币环境冲击,未来一年,国际货币体系或将风雨飘摇,新兴市场货币风险可能刚刚掀起冰山一角,值得警惕!
其次,是汇率贬值的风险,也会制约央行的降息空间。
为什么汇率会有贬值的压力?汇率的背后是利率,因为我们的利率下降,美国的利率上升。
如果大家观察一下日本和欧元区,过去两年他们的长期国债利率相对于美国而言大概下降了2%左右,而日元和欧元相对于美元的贬值幅度超过了20%,欧元从1.4贬到1.1,日元从100贬到120。这其实告诉我们利率的变化会引发汇率的巨大变化,从日欧的经验看在10倍左右。
而如果再看一下我们和美国的利率相对变化,我们在过去一年降了6次息,利率下调了1.5%,而美国已经加了一次息,未来一年美国可能还会加息3-4次,所以中美利差的缩窄程度绝对会超过2%,与之对应的贬值压力显然不容忽视。
如果放开汇率贬值,从日本和欧元区等发达经济看并没有什么大事,反而对经济和资本市场有利。但从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验看,新兴市场货币的大幅贬值会导致通胀上升,导致央行被动紧缩。而如果不放开汇率贬值,资金就会有持续流出的压力,而如果想防止资金流出,除了加强资本管制以外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相对高的利率来吸引资金。
最后,是信用违约风险,会制约央行放松的效果。
讲信用违约风险之前,我先打个比方,之前我去北京路演,偶尔碰到雾霾,会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但是在过去的一个月,我去了3次北京,每次都是严重的雾霾,感觉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感觉生活在北京的都是真的勇士。
问题是我们需要雾霾吗?雾霾是谁造成的呢?首先是燃料的燃烧,包括煤和石油,比如北方的集中取暖烧煤还有汽车尾气排放。其次是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气,以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为最。
由此可见,导致雾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煤炭石油、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这些属于严重过剩的产业,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比如说就业以及地方税收,依然在通过各种方式苟延残喘。
但如果把中国经济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雾霾的出现就意味着人体中出现了恶性肿瘤,从医学上来讲恶性肿瘤只能切除,否则会变成癌症,但是我们过去几年的做法其实是不停给人体输液,大量的货币输进去,短期看大家都过得很好,新兴行业等好的细胞在发展,但是恶性肿瘤是最需要血的,所以越来越大。但是从北京的雾霾来看,目前的肿瘤已经大到了非切掉不可的地步,但是真要对僵尸企业动狠刀子,去刮骨疗毒,可能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们钢铁水泥等的过剩产能,从需求看依赖于地产、汽车,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这些需求没有了,过去几年这些行业的价格不停雪崩,靠自己早就过不下去了,是靠着借新还旧,靠P2P包括债务融资在苦苦挣扎,但是借新还旧的核心是能还得起利息,在15年末开始集中出现P2P的跑路,债券的违约,说明还利息也出了问题,买债的兄弟们发现本金没了,就不敢去买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不去买这些行业发的债,那么他们怎么还债呢?
而对于这些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行业,即便是央行放水,也没有人敢去买,那么这些行业肯定也享受不到央行放水的好处。
所以综合来看,无论美国加息、汇率贬值还是信用违约,都是资本市场多年未曾经历过的风险,会制约央行货币宽松的空间,也值得大家在16年小心应对。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转变是政府政策思路的变化,从刺激需求转变为改革供给。
责编:栾雨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