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新年股市大跌,"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2016-01-06 07:11:25来源:海外网
字号:

U5405P31DT20160105024212.jpg

  【侠客岛按】

  新年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就大跳水,让大家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熔断机制。后台很多岛友让我们分析股市,说实话,这事儿我们不是很在行。但我们看到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分享给大家。有点长,但是读毕收获满满。

  原文刊于华尔街见闻App,作者是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团队。

  ------------

  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就绿得发亮,跌得让人心塞,有人戏言2016年的第一场雪提前到来了,也预示着16年的资本市场不太平静。

  过去的一个月,我们刚刚结束了3地巡回路演,与14年底的指点江山、踌躇满志不同,那时候我们觉得资本市场遍地是黄金,还大胆地喊出了“金融泡沫大时代”,觉得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正在形成,要赶紧去拥抱。但是15年年底,我们感觉特别不踏实,感觉16年赚钱很不容易、可能一不小心就亏钱了,所以在路演时始终提醒大家一定要把防风险放在第一位。按照我们的建议,16年要多休息,少折腾。如果听了我们的,我们又搞错了,大家顶多少赚钱,但是绝对不会亏大钱。

  我们16年年度报告的题目叫“慢就是快”,这个名字听着就很绕口,听不出有太大的机会,其实是在提醒大家要把节奏慢下来,去买那些跑得慢的、相对安全的资产,没准反而会跑得更快一点。

  过去的2015年特别值得大家铭记,史无前例的杠杆牛下,股市刷的一下到了5000点,又噼里啪啦地跌回到3000点以下,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让大家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一夜暴富、一夜成空。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股灾留下的是不可磨灭的烙印,还有发人深省的教训。如果大家仔细看一下媒体的报道和身边的案例,可以发现资本市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又亲手把它一个一个打破。有在股灾时还在发大财的股神,结果发现背后的伎俩根本见不得光。

  还有在救市时令人尊敬的赵家人,结果发现是道貌岸然的潜伏。还有无数投身股海的有志青年、奇人异事,在上半年也是踌躇满志,股灾以后被杠杆强平得倾家荡产。这些风云人物,风光的时候飞得很高、一时无两,但都是想走捷径、赚快钱,忽视了经济、市场、法律的风险,结果一不小心掉下来,直接就摔没了

  所以无论是16年的第一场雪,还是15年的股灾,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些教训:资本市场里面交易的不仅是机会、还有风险。金融行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管理好了机会可能会家财万贯,管理不好风险可能会血本无归。我们不仅要关注机会、给机会定价,更要盯住风险、给风险定价。

  如何认识风险?首先是要认清历史的规律,无论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是有周期的,有高峰就有低谷,没有永远的繁荣。

  我是05年入资本市场这一行的,当时我入司的时候的老东家已经三年没有招过新人了,原因也很简单,从01年开始资本市场经历了4年的大熊市,能活下来的证券公司就算是狗熊了,更别说招人了。

  如今我入行已经满十年,这期间经历过的真正意义上的大牛市也只有两次,第一次是06/07年,第二次是14/15年,期间间隔了整整7年。所以有前辈很早就告诉我,证券行业是个农民行业,典型的靠天吃饭,天气不好的时候三年也不开张,天气好了一开张就够吃三年的。

  如果大家回顾一下过去几年,15年是大牛市,14年也是,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大牛市,包括大家看一下创业板,我们是三年的大牛市。不仅股市连续两年大牛市,债券市场也是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两年超级大牛市。

  经历这么大的行情之后,再来一年大牛市的概率就好比赌场里面连续摇出了三把豹子,概率应该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应该冷静客观的看未来,我们认为16年的市场即便有机会、也肯定会少很多。

  与之相对,市场的风险肯定会增加,尤其在过去两年大家几乎没有碰到真正的风险,即便发生股灾以后也被政府救起来了,神创板一把就反弹了50%多,把很多人都救了,公募基金15年的最高回报率接近200%,以至于很多人已经把股灾忘了,感觉股灾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16年可就不一定了,风险可能真的要来了,而且也不能总指望有王子骑着白马来救你

  其次,我们要理解资本市场的规律。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赚的是谁的钱,这样在亏的时候才知道亏的是什么钱!

  熟悉我们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是2015年8月底时市场的第一个多头,我们在8月27日凌晨写下了报告“从今天起,不再悲观”,明确提出“债牛王者归来,股市不再悲观”,而这也是我们这辈子阅读量最多的一篇报告,当天阅读量超过了40万,而事后来看8月底后确实迎来了又一波股债双牛的反弹行情。

  而在15年11月以后,我们的观点逐渐趋于谨慎,我们写下了“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指出金融市场想发财,主要靠赚三种钱:分别是利率下降——赚央行的钱,风险偏好提升——韭菜的钱,以及盈利改善——赚公司的钱。

  而之所以有这个类比,原因在于我们在11月时去香港路演,但是特别令人费解的就是两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上市公司,但一边在A股就天天涨,一边在港股就天天跌,怎么去解释?

  而按照我们上面的框架,发现其实答案一目了然:

  首先在香港没有央行,赚不到央行放水的钱。前几年美国QE放水,但是中国央行在天天紧缩。到了这两年中国央行放水,但是美国开始加息,所以港股几乎一天都没有享受过央妈的爱。

  其次在香港没有韭菜。香港交易所已经成立了100多年,暴跌过数十次,涌现过无数的老千股,期间割过无数的韭菜,所以现在的港股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已经没有什么韭菜了,也很难赚到韭菜的钱。

  因此,在港股只能指望赚公司盈利的钱,但是本轮中国的上市公司整体看基本没有盈利增长,所以就赚不到钱。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