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载有反政府武装人员的大巴车队离开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一名叙利亚男子向车队挥舞国旗。(新华社记者 杨臻摄)
【编者按】
时间的脚步匆匆向前,我们即将告别2016年,迎来崭新的2017年。
这一年,国际风云倏忽变幻,地区热点事件频出,世界整体局势跌宕起伏。在美国,特朗普惊险赢下美国大选;在欧洲,英国以微弱优势公投脱欧;看中东,动荡局势仍然是难分难解;望东北亚,几国之间关系仍显得剑拔弩张;而全球经济方面,TPP从一枝独秀到胎死腹中,RCEP则从默默无闻到后来居上……
岁末年初之际,海外网推出系列解读之“2016国际风云”,回望过去这一年大国之间风云变幻的同时,也展望来年世界发展之趋势。此为第七篇之中东局势篇。
-----------------------------------------------------
在即将跨入2017年之际,回首2016年中东局势变化,充满着“戏剧性”,从长时段来看,可谓是“转折性”的一年。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区国家间关系跌宕起伏,出现戏剧性变化。一是土耳其与俄罗斯双边关系由冷转暖,快速升温。2015年11月24日俄苏—24战机被土军方击落后,土俄交恶,双方关系降至冰点。然而,半年后的2016年6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表达和解意愿,两国关系开始复苏。此后,短短的几个月里,两人三度会晤(8月9日埃尔多安访问俄罗斯,9月3日又在杭州G20峰会上会面,10月10日普京前往伊斯坦布尔出席第二十三届世界能源大会并会晤)。12月5日,土总理访问俄罗斯,由此推动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即使在前几天发生了俄驻土大使遇刺身亡事件,但俄土领导人迅速达成谅解,强调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显示了两国关系“重修旧好”之后已达到了较高的互信程度。俄土关系快速回暖的背后则是土耳其与美国以及欧洲关系的转冷。埃尔多安还多次表示,加入欧盟并不是土耳其唯一的选择,土耳其正在研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二是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打破僵局,双边关系得以恢复和改善。土以关系因2010年5月底“马尔马拉”号救援船事件(有9名土耳其人丧生)而降级,随后中止双方一切军事协议。此后六年间,虽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出面斡旋推动土以和解,却并未取得实质进展。2016年6月土以双方打破僵局,签署双边关系正常化协议。10月13日以色列能源部长尤瓦尔·施泰尼茨访问土耳其,双方商讨修建一条海底天然气管道,将以色列天然气经土耳其转输至欧洲各国。2016年12月中旬,双方互派大使,土以关系回暖。
三是埃及与沙特关系围绕着两岛归属以及叙利亚问题,发生了微妙变化。埃及“6·30”革命后,沙特对埃及塞西政权予以大力支持,双方往来密切。2016年4月沙特国王萨勒曼访问埃及,埃沙两国政府就两岛(蒂朗岛、塞纳菲尔岛)“归还”沙特达成协议。然而,该协议却引发埃及民众大规模抗议浪潮。接着,埃及法院宣布该协议无效。更重要的是,埃及与沙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矛盾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分歧。随后,沙特对埃及断供石油等问题,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埃及与沙特关系是否渐行渐远的担忧。
其次,叙利亚内战和反恐战争胶着激烈,最终迎来重大转折。叙利亚危机是中东局势演变的风向标,2016年则是叙利亚危机出现转折的关键之年。在俄罗斯和伊朗的军事支持下,叙利亚政府军节节胜利,12月20日叙政府宣布全面收复最大城市阿勒颇,由此迎来了叙利亚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不仅叙内战前景逐渐明朗,而且战场上取得的优势也为未来谈判桌上的较量奠定了基础,叙利亚危机最终解决逐步提上日程,这意味着叙利亚危机开始迈最后阶段。
与此同时,反恐战争在2016年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斯兰国”武装组织在三条战线上遭受重创,开始出现溃败之势。除了在叙利亚战场上遭遇失败,在伊拉克战场上,10月17日伊拉克政府展开收复“伊斯兰国”大本营摩苏尔战役;在利比亚战场上,12月17日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宣布,完全控制西部城市苏尔特。由此判断,“伊斯兰国”逐渐走向失败,其残余力量正在改变策略,化整为零,由中东腹地向中亚、非洲、甚至欧洲等地转移,扩散,恐怖分子也加快了“回流”步伐,且频频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袭击事件,反恐战争在中东地区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地区安全局势并没有好转,全球反恐的任务很加紧迫。
再次,地缘政治博弈升级,矛盾尖锐化。持续5年多的叙利亚“内战”已经演变为俄美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一方是俄罗斯空军和伊朗领导的“什叶派国际”地面武装所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另一方是欧美和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君主国支持的“温和”逊尼派反对力量。然而,2016年围绕叙利亚危机地大国博弈出现新变化。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继续增大,通过叙利亚阿勒颇战役,基本上掌握了主导权,其标志是近期在莫斯科举行的土耳其、伊朗和俄罗斯参加的叙利亚问题会议,直接排除了欧美政府的参与。此举表明,大国在中东的较量中俄罗斯显然占据主动和上风,美国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同样,中东变局以来,地区国家间的地缘政治争夺在2016年变得日趋白热化。以伊朗为核心的什叶派联盟和以沙特为核心的逊尼派联盟之间的较量,在叙利亚战争、也门战争中均有表现。2016年1月初,沙特阿拉伯以恐怖主义相关罪名处决了47名犯人,其中包括一名著名的沙特什叶派神职人士谢赫·尼米尔。随后,沙特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巴林、苏丹、阿联酋紧随其后,或宣布断交,或降低外交关系级别,两个阵营对垒升级。然而,在双方的较量中,伊朗的整体实力上升,其影响力在不断增长。在这场博弈中,为了抵制伊核问题最后协议,沙特逐渐与以色列接近和靠拢,以便应付共同的“对手”伊朗。
最后,中东国家转型进程困难重重,避乱求治、重振“丝绸之路”渐成共识。在经过“阿拉伯之春”的“洗礼”之后,中东国家转型面临严峻挑战,解决民生问题成为首要议题。土耳其7月15日的未遂政变再次显示了中东地区动荡起伏的巨大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诸如土耳其、伊朗、埃及、突尼斯、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国先后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许多国家启动再工业化方案,探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治理之道,并希望通过与中国实现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1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这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重振“丝路”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东国家全面合作的核心内容。
展望未来,2017年将是解决叙利亚危机和彻底清剿伊斯兰国武装组织的决定性的一年。但是,“伊斯兰国”武装组织的溃败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伊斯兰国”意识形态很难彻底根除,仍将威胁中东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因此,2017年,中东地区安全环境仍将充满变数。一方面,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将是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大国博弈和地区国家的较量将激烈而复杂。美国对中东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未来特朗普政府对伊核问题以及整个穆斯林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中东局势的走向。另一方面,中东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低迷,民生问题的解决、稳定和发展仍压力巨大,阻力重重。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是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70年、“六·五”战争50周年,最近通过的联合国关于以色列定居点问题的2334号决议案就显示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和稳定的根源性问题,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和平、稳定和发展绕不开的难题,考验着人们的耐心和智慧,更关涉未来中东新秩序。
(王林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2016国际风云”系列解读】
责编:王少喆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