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莫到重陽才敬老

2012年10月23日08:2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子孫抱膝,其樂融融。

  子孫抱膝,其樂融融。

  日前,二十多位來自當地小學的愛心志願者來到重慶市江北區復盛鎮敬老院,為老人們帶來了重陽節的祝福。
  新華社記者 陳誠攝

  日前,“百對老人金婚慶典”在北京圓明園舉行。圖為參加慶典的金婚老人放飛象征幸福的紅氣球。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一個社會如果不給老年人一個安心之處,也就使每個人心裡永遠得不到著落。”  

  重陽節到了。這天,家住北京市東四環邊的王山山下班后去超市買了幾塊發糕。“晚上遛彎時打算給紅領巾橋下的老爺爺送過去。”她說。

  這位老人白天在社區揀廢品,晚上睡在四環一個立交橋的橋洞裡。王山山平日裡就經常拿些舊報紙雜志給他送去。“他說他今年88歲了,河南人,家裡雖然子孫滿堂,但更願意自己在外面生活,說是自在。”王山山經常和他聊天。

  “如果子女孝順,怎麼可能讓他這麼大歲數的人還流落在外謀生,連重陽節都不接回去?”王山山的母親顯然不能相信這番話。

  重陽節,中國的老人節。孝敬老人的歷史跟我們的民族史不相長短,生活中個別不孝敬老人的案例不能掩蓋中國人深厚的敬老情結。這一點,東西方一對比,尤其明顯。

  對待老人的問題上 東西方分了家

  1943年,社會學家費孝通第一次到美國,經歷了數次“文化下馬威”,但也有慶幸之處,年紀漸長就是一例。

  他發現,如果在中國,被人問“貴庚快到五十了吧”時,並不認為是一種諷刺,雖然還不到那歲數,可心裡覺得很有面子。而在美國,這是絕對會引起對方不滿的問話,不管對方是男是女。“(美國人)若把‘老’字聯上可敬的態度,那隨時都會出毛病。”費孝通在后來的回憶文章中說,“他們一般把‘老’字加上‘快死的’,‘沒有用的’和‘怎麼不知趣些,還不滾蛋的東西’等意義。”

  費孝通認為,西方國家講求新求變,講求標准化,社會的成敗不取決於經驗﹔在東方,社會上講傳統,講經驗,才能在秩序中獲利。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東西方就此分了家。

  “牛頓花了一生才發明的物理定律,現在的大學生一星期就學會了,有公式,有教科書。經驗提出了精華,像維他命一樣,一口就吞了下去。”費孝通說這話的50年之后,牛頓的定理,中學生一天就學完了。

  事實上,不少美國人對中國的敬老文化很贊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爾頓·梅奧(1880年—1949年)曾寫信給費孝通說:“我很愛看你們名畫上老年人智慧的表情。我真高興我會被這個國家的人歸於這類老者。”

  中國人非常尊重老人的智慧和意見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國傳統,敬老愛老,對故老傳聞和他們的教訓特別重視。”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說,比如老子,“不是因為他姓老,以老為氏,而是因為他活得長,是古代有名的老壽星。”

  簡帛古書,比如上博楚簡、馬王堆帛書中都提到的彭祖也是人們崇拜的對象,孔子稱他為“老彭”(《論語·述而》),不是“老子和彭祖”的簡稱,而是“非常長壽的彭祖”。

  專家指出,中國長期處於農業社會、上一代的經驗對於下一代的生存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中國人對於老人的智慧、意見是非常尊重的。

  在中國古典智慧的結晶中,《論語》和《老子》雙峰並峙。《論語》對世俗的判斷,對人生的要求,是採取積極干預態度。我們今天評論《老子》是出世的,是看淡一切的。這不就是老年人的心態嗎?這個世界也就這樣了,爭了一輩子也該消停了。

  “老人的智慧,除閱世久,經驗豐富,還有一個特點,是朦朦朧朧,記性不太好。”李零認為,“《老子》也有這個特點,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好像朦朧詩。”

  《老子》常讓李零想起阿爾茨海默症。“過去,我們籠統稱為老糊涂的人,其實得的就是這種病。1989年,我在美國,還有一位專家說,為什麼這種病例,中國特別少。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一點也不少。我媽媽就是得這種病。大腦裡有個叫海馬的零件壞了,修不好。臨床表現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什麼人都記不住,忘個精光——除了老伴兒,腦子不行,身體倍兒棒,能吃能睡,無所縈懷。”他說,“《老子》描述的精神狀態,就有點這勁兒。老子也特別能忘,陶然忘機,什麼名呀利呀,全都忘了。悟道是抽象,什麼都抽象掉了,剩下的光是道。這是一種老辣的智慧。”

  雖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老子的智慧,可如果老子不老,他恐怕也沒有這等智慧。我們漂泊在外,遇上什麼難處理的事兒,問問家裡的老人,一般都能得到不錯的答案。老人的智慧不可小覷,所以我們經常抱著汲汲於功名的想法去向老人求教。

  把老人看作經驗的富礦,是一種功利主義。在老人社會已經加速形成的今天,對於老年人的尊敬和扶助不能靠一個重陽節去表現、去提醒,而應該融入到每一天當中,因為這本身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質。

  若不給老人安心之處 每個人心裡永不得著落

  “一個社會如果不給老年人一個安心之處,也就使每個人心裡永遠得不到著落。”費孝通反思美國的“怕老文化”時指出,“我們若覺得在中國社會裡可以不怕老,假定這是使人能安心生活的張本,這也是有它的社會背景的。而且為了這一點,我們所付的代價也不輕,是否值得還是很成問題的。”

  東方的農業曾經封鎖了經濟發展的機會。那時,個人生活的機會來自上一代的傳承。比如土地,最自然的是求之於爺父了。老一輩既然掌握我們生活機會的權力,我們當然不能視之為無足輕重了,自然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青年費孝通早早就思考了后來的“李約瑟之問”。“究竟是因為我們經濟被封鎖在農業裡之后才使我們尊重傳統、敬愛老人的呢?還是為了我們尊重傳統、敬愛老人而使我們打不開農業所給予我們機會的封鎖呢?”

  今天,農業經濟的封鎖線已經被科技打破,年輕人的機會有增無減,老年人所以獲得尊敬的基礎似乎已經動搖了,我們是不是會走上美國當年的路線——時間、年齡會成為自己的冤家?我們相信不會,但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從重陽節做起,從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做起,從給一個素昧平生的老人一點幫助做起。

  否則,我們就會像費孝通所悲嘆的那樣,“若找不到新的被人尊敬愛好的憑借,我們會在白發滿頭的時候,在公園裡坐硬板凳等死神的解脫。”

(責編:李文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重陽,敬老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