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人民日報:解決生存困境是救助之本

2012年12月07日08:0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救助關愛弱者、貧者是底線,避免弱者更弱、貧者更貧是責任。

  河南鄭州立交橋下“農民工之死”事件已過去一周,其死前是否得到有效救助的爭論仍在持續。12月5日,鄭州兩家律師事務所向當地民政局寄送了《信息公開申請書》,要求對此事件做出解釋。

  能否求証出該事件真相,尚難確定。至少,從當地民政局和救助站目前的回應裡,我們還看不到對該事件的徹底反思。救助站拒不接受採訪,民政局則以《進一步加強流浪乞討人員冬季救助工作的緊急通知》回應追問,並表示,“再說之前的事沒什麼意義了。”

  真的沒有意義了嗎?對該事件的追問既是對逝去生命的尊重,也是對生者最好的關切。對於那些仍然棲息於立交橋下的農民工而言,它意味著更溫暖的救助、更有尊嚴地生存﹔對於立志公平正義的社會而言,它意味著更深切的自省和更積極的制度建設。

  積極的制度建設,是完善現有救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民間公益組織在內的全社會救助體系,是對農民工群體權益保障的落實。橋下農民工,他們渴望就業,擔心欠薪,節衣縮食,用微薄的報酬供子女讀書,謀求更好的生路。他們缺失的,不僅僅是慈善救助,也包括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在內的權益。

  鄭州“農民工之死”事件發生后,不少民間公益團體自發組織,購買棉衣棉被,為寒夜裡仍棲息於立交橋下的農民工們送去溫暖。被愛心包圍的農民工心存感激,不過,他們最需要的是“有活兒干、能掙錢”。鄭州一位農民工請求記者將他的手機號登到報紙上,為的是“找活兒容易點”。還有些農民工們,寧願四處游走打零工,也不願選擇有工棚住的活兒,擔心辛苦勞作的薪資被拖欠。

  我們需要為這些無力者提供有力前行的最低保障——社會救助,更需要給予他們繼續前行的希望和力量。作為中國經濟、社會轉型歷史過程中的必然存在,農民工群體為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也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力,還是城鄉二元體制改革的巨大動能,他們見証並參與了中國經濟崛起,他們的走向則是中國小康社會發展之路上面臨的挑戰。

  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救助關愛弱者、貧者是底線,避免弱者更弱、貧者更貧是責任。近年來,同工同酬、同命同價、同票同權的改革開啟了城鄉平權之路,但落實到具體現實,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比如在教育、醫療資源配置、社會保障覆蓋上,城鄉之間仍然存在鴻溝,仍需要制度上的突破。

  今年國慶前夕,全國首家農民工博物館在廣州對外開放,向那些為城市默默付出的農民工致敬。建立一個博物館、留存中國獨特的農民工歷史固然好,但是,“農民工”一詞還遠沒有到進博物館的時候。他們是現實裡活生生的存在,在我們汽車疾馳過的立交橋底下,在地鐵出入口避風處,在繁華商場門廳的角落,他們,就在我們身旁,城市時刻能夠感受到這個群體的溫度和力度﹔而城市,將給予他們怎樣溫暖的回報?

(責編:李文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生存困境,農民工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