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應學俊答《環球》:“中國為什麼能發展這麼快?”【2】

2012年12月24日10:36    來源:海外網    應學俊    字號:
摘要:中國為什麼能發展這麼快?《環球》語焉不詳,網上觀點不一,在改革攻堅克難的時下,似乎真的應當探討並厘清,因為這關乎對改革的總結和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1、改革使國人獲得了選擇勞動方式和生活處所等人身自由,生產力獲得了基本解放

改革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按馬克思主義觀點,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能動要素。雖然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說,但科學技術無疑是人創造的,所以並不矛盾。事實証明,當人被牢牢束縛而失去或基本失去勞動、創造的自由時,生產力必然僵滯、退化﹔反之,生產力就會非常活躍且爆出巨大能量。

中國原本是農業大國,中國的改革也是肇始於農村的,我們便以三農為例。文革及文革前,農民不僅對生產資料無絲毫支配權,即便種什麼作物、怎麼種、一家幾人去種幾人外出打工掙錢,也毫無自由可言﹔不論啥緣由,家裡的勞力必須齊齊在“人民公社”大田裡大呼隆干活,否則便以搞“資本主義”或個人“發家致富”(致富過去是罪名)批之斗之﹔有聰明靈活點的農民設法在工余悄悄搞點“小生產”之類,那也必以搞資本主義論處,名曰“新生的資產階級分子”﹔倘有家中富余勞力膽敢不種田而進城打零工掙外快,那更准挨斗挨批並挨罰,且家人也會如賤民般因此抬不起頭來。幾億農民被牢牢束縛在計劃經濟下所謂“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大田裡,每天干多干少就那樣。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人,失去了勞動創造和選擇的起碼自由。甚至在遭遇大飢荒乃至時見餓殍於路邊,農民不僅沒有上訪反映災情或官員胡作非為的“言論自由”,連外出討飯的“自由”也沒有,某些地方會有民兵端搶守在村口,理由是外出討飯就是故意給“社會主義”抹黑,更嚴防上訪——野蠻“截訪”其實早已源於此時。而有良知未泯的官員給中央乃至毛澤東寫信反映大飢荒等實際工作問題便遭萬劫不復滅頂之災致使大飢荒蔓延。這是公民喪失“言論自由”對社會發展造成危害的典型例証。

而在農村改革以后,農民獲得了部分支配生產資料(土地)和自主勞動創業的自由,積極性則完全釋放出來,他們明確知道干得好壞直接與自身利益捆綁一起,不論怎麼干,都會朝著增產增收的目標去奮斗——這就向著馬克思所言“生產者不佔有生產資料是不能獲得自由的”以及“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接近了一大步。中國改革從農村大包干開始且獲得極大成功,其實質正是緣於對生產力最活躍元素之“人”亦即生產者的解放,還他們以勞動以及支配生產資料的自由。於是我們做到了大災小災來臨而不會再有飢荒餓死數千萬人,13億人口的大國不僅真正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開始“奔小康”,城鎮人口憑票証計劃供應糧食瞬間成為當今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歷史﹔電視機、沙發這些過去隻能在高干家中才會有的物件,似乎一夜間“飛入”億萬尋常百姓家,空調、小轎車等等也逐步接踵而至,社保、醫保在中國史無前例地開始逐步覆蓋全體城鄉國人……

對生產力亦即人的解放在繼續——農民和全體國人獲得了選擇生活和勞動處所的自由,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農民工”一詞,而其數量卻是3億!這就是對生產力的解放,勞動者獲得了“自由”!中國並未因為少了3億農民而鬧飢荒,可工業和城市建設卻多了3億勞動者,他們在為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自己也多少受益。可以說,沒有這3億農民工,城市中那些高樓大廈和不斷延伸的高速公路、鐵路不可能如此神話般迅速呈現在我們面前。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