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普通人而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乃至“隨大流”,雖不是最棒的,卻是最現實的。成功沒法格式化,邯鄲學步隻會迷失自我。 |
“楊瀾式育兒”為何讓“非成功父母”搖頭
背景:有媒體報道了楊瀾教育一雙兒女的“成功經驗”。有人把它分別推薦給兩類母親,一類是楊瀾式的母親,一類是非楊瀾式的母親。前者非常贊同。后者很難苟同。不同的反應說明一個問題:楊瀾的教子經隻適合“成功父母”。
長江日報發表易國祥的文章:我先界定一下“成功父母”——有事業、有實力、有文化。父母的成功足以抗拒不從“應試教育”帶來的挑戰。楊瀾說,比管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普通父母的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極少有生活在底層的人,能從謀生的勞作中體會到快樂。在“培優”問題上,“非楊瀾式”母親說,即使楊瀾的孩子沒有通過成績敲開名校之門,憑楊瀾夫婦職場的成功和積累的資源,隻要願意,絕不會與優質教育絕緣,孩子的未來不至於令父母恐慌。在奧數和運動面前,楊瀾可以毫不猶豫地給孩子選擇運動。而普通父母,哪敢讓孩子去玩“平中險動作”,若拼“應試”,尚有成功可能。“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根本是財富觀”,把錢、情感、價值、精神放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上,是楊瀾對流行認識的深化。但這也是有實力的父母才有的糾結。“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那些自己沒有成功的父母,你要他沒有孩子的寄托,不可能。“非楊瀾式”母親從楊瀾這裡可以吸取的是,身教比言傳更有說服力。要了解並尊重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的實力為孩子創造學習和進步的條件。很多孩子要以非凡的毅力,經受住應試教育的磨難,還要努力保持人性的本色,以待未來。
小蔣隨想: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總把自己和更強的人相比,固然可以產生上進的動力,但若不能正確看待某些難以彌補的差距,也可能把人逼瘋。所以,在我看來,更現實的目標是“做更好的自己”。如果要進行比較,不妨和以前的自己相比,從而發現有哪些進步,仍存在何種不足。如果要和外界進行比較,最好選擇與自己“軟硬件”相仿的對象。普通人非要和比爾?蓋茨比鈔票,那不是有上進心,而是腦袋壞掉了。學會什麼時候應當放過自己,並不是懈怠,而是為了輕裝向前。以我個人的角度,一些所謂的“成功經驗”很煩人。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取得的結果截然不同。在某種程度上,楊瀾與虎媽,屬於社會教育的兩極,她們掌握的資源、對社會的認知、對成功的界定很不一樣。某些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兩極”個案,倒是具有眼球效應,又會讓絕大多數位於“中端”的家庭情何以堪?對普通人而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乃至“隨大流”,雖不是最棒的,卻是最現實的。成功沒法格式化,邯鄲學步隻會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