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2.0時代的中國,是二元的、分裂的。中國主流媒體一片大好,而在互聯網上,話語體系、議題設置、熱點都不一樣。這反映了當今的一個現實。現在很多情況下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發生碰撞,傳統社會與網絡社會發生磨合。 |
吳法天(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從法律角度談談我對互聯網2.0時代的理解,有三個關鍵詞:自由、民主、法治。互聯網2.0時代拓寬了中國言論自由的空間,帶給我們公眾參與和民主的試驗。微博其實是培養民主習慣的好地方,可以最大程度地讓公眾參與。再者,互聯網2.0時代應當有底線,就是法治。對於互聯網的管制,不僅中國有,世界各國都有。
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互聯網現在幫助釋放民間的各種壓力,釋放政治壓力。如果中國把互聯網關了,一定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多元的、復雜的。很多事情我們不認同,才會在網上說出來,這應是在互聯網上的正確表達。互聯網2.0時代要學會正兒八經地說話,特別是用規范的、干淨的語言說,這才會慢慢地引領社會往好的方向走。知識分子應在互聯網時代真正發揮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引領互聯網健康發展。
竇含章:“互聯網是社會減壓閥”的看法在學界很流行。但我看到好多人在網上越罵越偏激,越暴力。所以,我對此持一種謹慎的懷疑。各次爭論的結局很少有理性獲勝的時候,如方韓之爭中,一開始我覺得方舟子為中國科普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后來我覺得“方粉”已走向一個極端。辯論的結果不是理性的伸張,恰恰是把一群人逼成“偏執狂”。
吳稼祥(北京知名學者):我覺得互聯網和實體政治有點像股票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本來互聯網主要用於交流,而權威媒體則應當擔負揭示真相、追求真理的責任。但我們的傳統媒體做得還不夠好,以至於所有不能在傳統媒體上表達的情緒,全都發泄到互聯網上。所以,互聯網可以說是一個加速器,會讓理性的更理性,瘋狂的更瘋狂。總的來看,互聯網對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正面的、開放的力量,如自由表達、輿論監督、法律規范等等。
如何治理互聯網2.0?
馬曉霖:互聯網2.0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經營個人品牌,實現很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從而減小社會管理成本。無論是網站對用戶,還是用戶對網站,把自己的事兒管好了,這個社會實現高度自治,就不需要這麼大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