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2.0時代的中國,是二元的、分裂的。中國主流媒體一片大好,而在互聯網上,話語體系、議題設置、熱點都不一樣。這反映了當今的一個現實。現在很多情況下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發生碰撞,傳統社會與網絡社會發生磨合。 |
怎麼看互聯網2.0時代?
馬曉霖(博聯社總裁):互聯網2.0時代的中國,是二元的、分裂的。中國主流媒體一片大好,而在互聯網上,話語體系、議題設置、熱點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反映了當今的一個現實。現在很多情況下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發生碰撞,傳統社會與網絡社會發生磨合。那麼,怎麼能把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把傳統社會和新興網絡社會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力量,推動我們國家民族發展,這是當今比和平發展更急迫的一個主題。
竇含章(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總編輯):中國互聯網2.0時代呈現出典型的“二”特征,比如“鳳姐”“芙蓉”廣受追捧。整體而言,互聯網是一個中性平台,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但在微博上,我們看到以立場劃線,不分是非,比如最典型的韓寒和方舟子之爭。眾多公共知識分子沉溺於口水戰中,卻提不出一個清晰的改革願景,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共識,基本的底線共識都沒有。我覺得這是中國文化和互聯網2.0時代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
肖歡容(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我覺得互聯網2.0時代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權力離散。權力離散最主要表現是傳統的國家權威旁落,大眾獲得了信息話語權。在傳統社會中,政府權力是集中的,信息傳播有一個自上而下的傳播進程。自從有了互聯網,話語權、管理權、權威和暴力這四個層次的權力形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與權力離散相聯系而來的是民族國家的道德共識、價值共識和社會共識難以凝聚,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兩個層面出現許多完全不一致的地方。在上述特征背景下,來探討互聯網2.0時代的中國與全球治理的話,中國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張勝軍(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互聯網時代要給失敗者機會,給成功者掌聲。社會治理實際上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中國的,一個是全球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一部分人已經富起來,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我們憑什麼參與全球社會治理?我認為一個美好的社會決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社會。多年來,我們習慣於錦上添花,缺少雪中送炭,我們很少給失敗者更多的機會,而是不遺余力地幫助強者,這難道不是一個社會潰敗的根源嗎?對於那些成功人士,我們給他掌聲,但當他要求獲取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構建全方位的社會平衡機制,把這些機會留給那些落在后面的人。把機會賦予多數人,是美好社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