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環球時報年會之六:互聯網2.0時代中國與全球治理【4】

2012年12月31日13:1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摘要:互聯網2.0時代的中國,是二元的、分裂的。中國主流媒體一片大好,而在互聯網上,話語體系、議題設置、熱點都不一樣。這反映了當今的一個現實。現在很多情況下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發生碰撞,傳統社會與網絡社會發生磨合。

  吳法天:美國關於互聯網方面的立法有130多部,內容管制方面的也不少,比如在“9·11”之后,有《國土安全法》、《愛國者法案》,都涉及互聯網內容的審查。有多大的自由就意味著多大的責任,不要以為自由是不受限制的。在這方面,我們國家的法律還相對滯后,比如民法通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甚至互聯網管理條例,都跟不上網絡的快速發展,微博上的造謠、人身攻擊和威脅性言論也沒有相應的追責機制。在互聯網的法治方面,我們可以多向其他國家學習,完善互聯網的規則,相當於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強調交規,對所有珍視自由的人是有保護的。

  何輝:當我們談政治、治理、管制這些概念時,有時常把它們混淆起來。在國際政治領域“治理”有特殊含義,其基本特征是去政治化,它的實施建立在自組織基礎之上,不用借助強制力和政府力量就可實現。對互聯網進行法律管制,與互聯網作為一種自組織的自我管理,這是兩個方面,前者是政治的傳統方式對互聯網的介入,帶有強制性﹔后者是治理,靠自律。其實依法管理和自我管理這兩方面的力量存在著博弈。互聯網中很多人不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認為政府負有責任,這無形中就存在著權力讓渡。一方面希望政府負擔責任、處理所有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又嫌政府管得太寬,這裡面包含著矛盾。一個缺少自律的社會,會導致“大政府”的趨勢,但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

  馬勇: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其實應該講,中國不應該有法外之地,所有一切都應在法律的軌道之中。但不能讓所有的媒體都替政府說話。媒體應是多元的,本來社會就是多元的。治理互聯網可以,但要一視同仁地治,讓各個媒體的功能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為中國改革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否則,將互聯網治死了,中國就沒有希望。

  吳稼祥:互聯網要治理,但治理的方法要得當,不要把互聯網變成一個網絡版的黨報,要是這樣,治理就失敗了,就如同把駝背治直了,但人也死了。

  劉志勤:互聯網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我們上不成訪,可以上網。現在我們必須承認一點,政府在進步,在改變。治理網絡,也是治理國家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前,我們始終認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今天我們必須重視“互聯網裡面出政權”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我覺得通過與互聯網這個“反對黨”博弈和合作,黨和政府會更成熟,這是完全有可能的。(2012年12月22日“環球時報年會2013:未來十年的中國和世界”在北京舉行,夜話一“互聯網2.0時代的中國與全球治理”由王文主持。)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