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徐焰少將:千年重陸輕海導致中國“有海無防”【3】

2013年01月24日09:20    來源:海外網    徐焰    字號:
摘要:傳統的“大陸軍”式思維,近來已向海、空為重點轉化。過去海軍建設的投入在解放軍三軍中處於末位,現在已變為首位。

中華民族要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在近現代,海軍歷來是耗資最大的科技密集型軍種,其投資如果規劃不周則足以誤國勞民。1884年,中國從德國購買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的排水量均為7300噸,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戰艦,共耗資360萬兩白銀,相當於同年清政府財政開支的5%,足以購買十幾萬支洋槍,因使用不當在甲午戰爭中覆沒而造成“投金入海”。

近現代世界的海軍競爭,曾不止使一個強國走向衰落,如17世紀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同英國在海上競爭失敗便被踢出世界強國之列,拿破侖在特拉爾法加海戰失敗后也隻能局限於在歐洲陸上活動。19世紀末的德國不滿足於陸上首強地位,竭力發展“大洋艦隊”同英國競爭,結果造成海陸都不能取得優勢而輸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60至80年代,蘇聯投入巨資發展遠洋海軍同美國競爭,最后也導致經濟不堪重負,成為走向瓦解的原因之一。目前西方經濟的不景氣,導致除美國外的各國大都在減少海軍建設投入,如英國因遇金融危機而決定未來十年建設兩艘航空母艦而暫不配備艦載機(國際上諷刺為“祼艦”),法國也遲遲未開工建第二艘航空母艦,其他國家隻能以保持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為滿足。當今世界上隻有美國真正擁有全球性的海軍,又以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核心力量。

從2009年起,中國的軍費開支隻相當於美國的七分之一。2011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7萬億人民幣(按匯率折合7.4萬億美元),達到了美國的一半。百年從未有過的雄厚財力,成為中國發展遠洋海軍的基礎。不過中國若被拖入海上軍備競賽,勢必嚴重影響經濟建設,甚至可能重蹈蘇聯的覆轍。如何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海軍建設,把海上防務與開發結合起來,這是建造一支效費比較高的藍水海軍所必須解決的難題。

美英海軍當年的發展之路,都是將擴大海外經濟利益與建造艦隊相互結合,而蘇聯的最大錯誤則是單純追求軍事上同強手競賽,超出國內海洋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國吸取這一教訓,對外一直強調“和平崛起”,發展海軍無意同美國搞競賽,絕不向外洋稱霸,隻求保護自己300萬平方公裡海上專屬區的資源安全、遏制台獨勢力並保障海上運輸的戰略通道,現在海軍的“遠海防衛”戰略方針的內涵也在於此。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建設與國防事業同步發展的重要經驗,便是實行軍民結合,以民為主,海軍建設也是如此。目前在造船方面,中國將軍民艦船技術相互轉化,促進了兩者並肩發展,在民用船建造規模居於全球首位時,海軍造艦規模相應的發展便順理成章。中國下一步的海軍建設要為海洋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海洋經濟的發展又能抽出一部分財力作為海軍的費用,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如中國海洋經濟的主要內容已由近海捕撈、養殖向遠海採油和開發海外權益發展,近海產值每年都超過萬億元,每年從中為海軍抽出幾百億元的建設費自然不在話下。

根據中國今后海洋經濟的發展方向,海軍建設不應模仿近代海軍競爭的那種“大艦巨炮主義”,在適當發展航空母艦等大型裝備時,還要注重均衡發展,即大、中、小艦艇和海軍航空兵建設要同步前進,充當“第二海軍”的海警、海監、漁政力量也要擴大並使其向外伸展巡邏范圍。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海軍將徹底改變傳統的近海力量結構,成為一支近海和遠海兼顧、軍民使命並重的全新力量,中華民族應有的海權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

中國的經濟發展日益面向海洋,中國的國防建設也轉向大海,從領導人到民間都樹立起適應世界潮流的海權觀念,這也是對傳統的農耕文明所造就的民族性的一次改造。自我封閉在陸地上的民族都沒有前途,以全球化的要求向海洋發展,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最終真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注:本文轉載自“徐焰--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少將)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