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對超發貨幣進行有效的遏制,那麼可以肯定的一個前景是房價的上漲是不可阻擋的。 |
自從5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經濟,世界各主要貨幣發行國相繼推出了貨幣量化寬鬆政策,隨著印鈔機的“加班加點”,各國的貨幣出現了普遍超發,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流動性泛濫。令人憂慮的是,在這股世界性的潮流中,中國的印鈔機也在瘋狂運轉,以致中國在這幾年裡迅速成長為流動性“巨人”,貨幣發行量已經領先全球。從央行公布的數據看,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M2(廣義貨幣,即一個經濟體內的流通中現金、支票存款、儲蓄存款和政府債券的總和)余額已達到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
一般地說,一個國家或政治實體所擁有的廣義貨幣應該與其經濟總量大致相當。雖然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到去年年末,GDP總量僅為51.93萬億元,中國M2與GDP的比例達到前所未有的1.88倍。這種狀況表明,我國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貨幣超發。而世界最發達國家美國和與中國一起被列為“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巴西、印度的這個指標都低於1。
中國的貨幣發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話題,但是它卻跟每一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關。貨幣超發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是,貨幣的價值會出現縮水,從而成為通貨膨脹的直接觸發因素。最近幾年物價不斷上漲,近一年來雖然CPI指數下降較為可觀,但民眾消費量大的蔬菜價格卻一直在不間斷上升,導致老百姓手裡的人民幣越來越“水”。在這幾年收入未曾有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物價的持續走高實際上體現了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水平在下降。這一切與貨幣發行過多、流動性嚴重泛濫有脫不了的干系。顯然,貨幣超發對於國計民生的作用,從總體上看是消極的。
我國貨幣形成大規模的超發趨勢,集中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最近幾年。2009年,為了配合以擴大投資保証GDP增速達到8%的目標,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鬆”,導致信貸井噴。在此后幾年,盡管貨幣政策已經改為“穩健”,甚至在很多場合干脆就表現為“從緊”,但M2的增長卻仍然十分驚人。2012年,盡管從表面上看央行對市場上有關減息、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率的高漲呼聲反應冷淡,但貨幣超發的步子並沒有慢下來,全年繼續“巨量印鈔”,新增M2達12.26萬億元,在全球新增M2中佔比高達46.7%。
我國的貨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洶涌的超發?這與政府的需求有很大關系。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減退,為保証一定的經濟增長率,向社會釋放流動性成了政策首選。一般地說,政府都有這樣的偏好,美國這個金融危機的始發國正是通過不斷的QE(量化寬鬆)來達到救市目的。但是,美國政府每一次推出QE政策都經過了在國會的激烈博弈,這中間固然有黨爭的因素,但議會對政府加印美元的鉗制,也保証了美國不致出現無節制的貨幣泛濫。相比之下,中國缺少的正是對在政府推動之下人民幣超發的約束機制。目前,我國的貨幣發行計劃都是由政府自行確定,雖然在每一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也會交付討論,但並未對政府發行貨幣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這顯然是不利於我國的流動性管理的。
從目前來看,我國在經濟運行走出谷底以后,正面臨一個向上發展的趨勢,但在各項經濟指標逐漸修好的同時,代表物價走勢的CPI也已開始出現反彈,如果超發的貨幣不能回籠,任由其在市場上出沒,那麼它必然會持續地推高物價,並促進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形成。其實,這方面的信號已經顯現,最近連續幾個月越來越多城市的房價指數出現反彈,就表明了有越來越多的貨幣開始重新聚集到這個市場。如果不對超發貨幣進行有效的遏制,那麼可以肯定的一個前景是房價的上漲是不可阻擋的。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把超發的貨幣降下來,特別是在新一年裡,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減息、降低銀行准備金率等手段都必須審慎使用,不能再隨意開動印鈔機。而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建立起貨幣發行的約束機制,也就是說,要把開動印鈔機的權力關進籠子裡。如果每一次需要加印人民幣的時候都必須經過人大會議的討論,而不能隨心所欲地開動印鈔機,那麼,我們就可以期待貨幣發行能回落到一個可接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