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從今春兩會的新氣象、新班底、新作風,可以預見,今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必有重頭戲。到那時,深入展開的習李體制及其執政理念、領導風格,定將更加全面、精彩。 |
“新風”比“新政”更為貼切
當今中國,30多年高速發展,為社會變革積累巨大勢能。故人們求變心切,往往對新上任領導人,總抱以求新的渴望。
十年前,胡溫體制,經過十六大一中全會至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形成。新上任的胡溫集體,採取謙恭的親民作風,取消國家領導人出訪的送、迎儀式﹔開會致辭時,首先向聽眾鞠躬致意﹔深入工地田頭,關心群眾疾苦﹔集中政治局成員,定期舉行集體學習,堅持十年不斷,等等。加上面對突來的“非典”疫情,一改以往“內外有別”做法,對隱瞞疫情的衛生部長與北京市長,予以撤職處分,以致每日滾動公布各地疫情,而震動全國,也獲得國際好評。
於是海內外輿論,一片贊揚,稱之為胡溫“新政”。由於這種稱謂,過於提高了人們的期望值,而現實又難以兌現,致使人們漸由熱望至冷淡,最后導致失望,甚至不滿。反而忽略十年來的進步與成果,埋怨裹足不前,錯失改革良機,甚至有人批評為倒退。
這除各種主客觀因素外,同胡溫“新政”這一提法欠妥,也不無關聯。中共領導人更新,10年一任,已成制度。中國將長期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也已成定局。按鄧小平說法,將長達百年。10年就要出一新政,不太符合歷史發展規律。
新政是指有重大轉折的,百多年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各領風騷40年,可謂“新政”。孫中山說:“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毛澤東從1935年遵義會議到1976年去世,41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要到2018年才滿40年。
因此,10年一換的新領導集體,基本在既定的路線、道路、體制內,與時俱進地作些局部改革,這就叫“穩中求進”。“穩”不隻限於社會穩定,更主要指思想、路線、制度等的穩定,以保持執政的連續性、一貫性。故“穩中求進”,就是量變,積若干量變成小的質變。再積若干小質變﹔形成大的質變,方可以曰新政。
故筆者建議,未來十年可期待為習李“新風”,剛開始不宜稱習李“新政”。否則,期望大於可能,到頭來,反而又引起失望。新風與新政不一樣,新政是指對政治體制等,作出重大變革,是若干小質變引起的大質變。而新風是指黨風、學風、文風、作風、社會風氣等的改進,是從量變到小的質變,為大的質變做准備。最終能否稱“新政”,要待10年后再作定論。
筆者這種說法,也許會引起激進朋友的反對,認為過於保守。然而,切不要小看“新風”,當年延安整風,就因整頓了“三風”,便為中國革命迅速勝利奠定了基礎。由量變到質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的原理之一,必須遵從這一客觀規律。急於求成,總想畢其功於一役,這種“急性病”的教訓,我們難道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