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GO的作用不僅僅是對政府的救援行動“查漏補缺”那麼簡單。要看到,政府部門與民間力量是各有特長的。政府更擅長救援生命、搶修通訊電力和避免二次災害等搶險類的工作,這固然是民間力量很難企及的方面﹔但NGO更關心災區人民的生活狀況、環境保護等,更注重長效。 |
“‘5·12’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賈西津說。
賈西津告訴紐約時報中文網,根據國外經驗,相比於個人志願者或單獨的NGO而言,一些由諸如救災、環保等特定專業的組織所構成的社會內部聯盟,與政府的配合、互動會更加有效,因為這類平台的動員能力很強,且有日常性。在合作關系上,一方面,聯盟的社會行動是完全獨立的﹔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與政府緊密而平等地合作。
雖然尚未成為主流,但在雅安災區,這樣的社會內部聯盟也在涌現。
目前活躍在災區的民間救援隊,有十幾支都是壹基金救援聯盟的成員。根據聯盟主頁上的介紹,它是“目前規模最大且唯一的全國性公益救援組織”,成立於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成立至今,已聯合民間志願救援隊近300支,成員近5000人,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就類似一個行業協會,”壹基金災害管理部總監李弘說。而壹基金作為聯盟的發起人,主要角色就是提供信息、平台、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與一些小型民間NGO相比,此聯盟及其成員在與政府協同救災方面顯然走得更遠。
聯盟內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的民間救援隊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別名“公羊隊”的杭州市戶外應急救援隊。在他們20日的首發隊伍中,包括滿載專業救援及通訊裝備的三個車隊、十數名救援隊員和一個搜救犬隊。
公羊隊在其論壇中關於雅安救援行動的帖子裡,開篇即用紅字寫到:“公羊隊所有隊伍及個人,未經准許,禁止前往救援現場。”
在這次救災中,公羊隊也是為數不多的在交通管制下獲發通行証、得以深入震中地區搶險的民間組織。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自身的資質。其杭州總部秘書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隊伍雖然也是“空降”到災區的,但在出發時帶了民政局注冊的証件和包含歷次救援、獲獎情況的團隊宣傳冊。在直觀可見的專業裝備外,這些都是証明能力、獲得政府信任的必要材料。
聯盟的其余救援隊和公羊隊一樣,也都是直接去了再聯絡救災指揮部,通過對自身能力的証明,順利投入工作﹔甚至有些隊伍還直接受命於當地指揮部,完成一些官兵、志願者救災培訓和隨軍醫深入救援的任務。李弘表示,指揮部對救援隊的態度很開放,給予了他們充分的信任。
而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的專業水平。據李弘介紹,由聯盟成員自主選舉出的七名執委會委員和三名監事會監事,都是中國最早開始從事戶外運動及救援的一批老手,有些還持有國際救援執照,並多次參加國際行動和業務交流。這對推進行業整體的專業水平和標准化建設,無疑十分有利。“許多隊伍已經成為當地政府應急體系中的一部分了,專業水平甚至超過了當地的公安、消防單位。”李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