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26日08:1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在法治的社會裡,吳虹飛因在微博上發布要炸“建委”的言論被警方拘留,一點都不冤。 |
7月20日,首都機場爆炸案震蕩公共安全。就在民眾討論怎樣才能免於社會戾氣帶來的恐懼之時,21日,女歌手吳虹飛在微博上語出驚人,揚言要炸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會,還有“建委”。目前,吳虹飛被北京警方拘留。
在法治的社會裡,吳虹飛因此番言論被警方拘留,一點都不冤。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依法當“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而此事之所以還引發爭議,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吳虹飛被拘到底是被行政拘留還是刑事拘留﹔二是不少人認為,在微博上以極端言論泄憤的不在少數,為什麼隻拘吳虹飛?
行政拘留還是刑事拘留的爭議,主要還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致。歌手吳虹飛不少時候都扮演著公共意見者的角色,也算是公共人物,她因為發布不恰當言論被拘,自然會引起不少公眾關注,警方理應及時信息公開,避免公眾議論和猜測。如果只是以“擾亂公共秩序”拘留吳,並不存在爭議﹔而如果是刑事拘留,那恐怕要議一議了:雖然吳的行為涉嫌違反《刑法》裡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但是,她是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造成實際恐懼后果呢?有關部門應該尊重事實,公正客觀地考量罪責。
至於所謂“法不責眾”的看法,背后法律意識的淡漠,不但是可悲的,更是可憐的。殊不知,公共秩序和安全的守護,需要每個人自覺遵守法律,這是言論和行為自由的底線。吳虹飛的言論,顯然是擾亂公共秩序的,且作為公眾人物,很容易擴大影響制造惶恐。盡管微博上充斥著不少這樣暴戾的話語當事人,他們並未全部得到法律懲處,那隻能說明是相關部門的失職,並不能說明這種行為的合理合法性,更不能以此証明吳虹飛是無辜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上有一些“公知”為吳虹飛辯護,並大聲疾呼“放了她”。這樣無視法律的言論,與他們平時在微博上表現的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對法治社會的向往,極不相稱。事實上,這種矛盾的現象在多元表達的社會時時上演:那些呼吁公平的人,內心卻想著如何在不公之中處於優勢地位﹔那些期待正義的人,往往在沖動憤怒中迷失了法律的底線。
培根在《論司法》裡說:“一次不公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公的其他舉動為禍尤烈。不法行為弄臟的是水流,而不公的判決則將水源污染了。”法治的社會,不僅不允許污染水流,更應該守護好水源。法治意識淡薄,每個人都難免陷於暴戾而難以理性,每個人也都會為彌漫於社會的戾氣和非理性而感到困擾和恐慌。因此,明確吳虹飛言論違法的事實很重要﹔對於司法機關而言,能否客觀公正地處理,也關涉到法治的尊嚴是否被敬畏和維護。唯有每個機構和公民都信仰並遵守法律,無論是公共生活還是個體權利,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保障。
(時言平,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鄒雅婷、牛寧)
公知,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