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31日09:53|來源:南風窗|字號:
摘要:媒體報道也並不是反腐的最終章,傳統媒體亦不是微博反腐的勝利者。寄望於微博反腐,顯示的是對輿論壓力的依賴,而不是對相關機構的信任。 |
在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平台上,人民監督網創辦人朱瑞峰的認証賬號已經被關閉。但在7月24日的判決中,朱瑞峰狀告華聲在線公司名譽侵權一案獲得勝訴,民事判決書裡認定了其“公民記者”身份。這種前后待遇,似乎暗示著微博反腐正處於夾縫當中的現實。
表面“激活”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天涯論壇、貓扑等民間論壇裡,沉積了大量以實名為主要舉報形式的舉報內容,充斥著身份証照片、紅指印和反腐“訴狀”。但與其聲勢相比,真正的影響有限。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統計顯示,2004年至2007年,每年經証實的網絡反腐事件不超3起,2008年才開始猛增,2011年達到近50起。2008年,周久耕事件始發。2011年,恰是“政務微博元年”,政府機構大批進駐微博。
早期的微博反腐並未見定式。2011年到2012年間,出現了“自首式舉報”,或者是誤將微博當作私密聊天工具而公開調情、官員女兒在微博上發布奢侈品照片等各種看似“意外”的情況。其特點是腐敗官員有意或無意地“自曝家丑”,被網民揪住。
后來“表哥”楊達才和周久耕一樣,成為因“言行不當”而被人肉反腐的官員。網絡反腐,陷入了寄望於“人肉”的集體偵查模式當中。
很快,基於推理的群眾反腐路線被簡單的艷照欣賞和直接的道德指責所取代。“艷情”反腐層出不窮,微博的快速傳播暗合了輿論反腐的簡單操作。
然而,較高級別官員的逐個落馬,始終與更大的政治氣候相關。在十八大召開的當月,朱瑞峰在人民監督網上對雷政富的爆料被記者轉發至微博,迅速激起輿論關注,完成了63小時下馬的“秒殺”。廳局級官員、身份復雜的情婦與職業爆料人等,紛紛登上舞台。網絡反腐最初的偶發、網民驅動因素皆被淡化,“利益博弈”成為關鍵詞。
“以前會出現這種情況:網民在網上炒得很熱鬧,但官方沒有關注你、理睬你,事件也會不了了之。現在是揪到一個查出一個。我覺得這跟政治環境有關,和網絡應該是沒有多大關系的。”天涯社區輿情分析師紀明立說。
在雷政富被免職的13天后,記者實名微博舉報開始。舉報對象級別拉升到“省部級”,爆料材料以已刊發的新聞報道為底本,帶有查証過程和細節。微博實名舉報副部級官員劉鐵男的《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最初曾遭遇大V與媒體官微的“觀望狀態”,“初始情況並不理想,甚至近乎糟糕”。但這不僅僅是傳播的問題。
劉鐵男落馬兩個多月后,記者王文志7月17日的實名舉報微博悄然出現在凌晨,隨即被轉發了4萬余次以上、躍至熱門微博榜。不到14個小時,該條微博消失。在王文志的舉報微博裡,通篇不再出現“情人”二字,艷情色彩為零。該舉報得到媒體官微響應,卻未能在網民中激起瘋轉,反而被猜測“水很深”、不是簡單的微博反腐。
畸形的結構
在微博反腐的演變過程中,微博的傳播特性被反復提及:門檻低、碎片化、即時性強、關系鏈傳播、意見領袖的節點作用大、擴散快、參與度高等等。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沈陽認為,媒體人在微博上有天然傳播優勢:“媒體人微博上相互關注,而媒體人恰恰是微博中極度活躍的意見節點,他們能快速地進入輿論風暴的核心圈中。”
(責編:牛寧)
貪污,網絡,網絡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