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8月08日07:37|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改革開放是今日中國最大的政治,隻要不反對改革開放,都不是真正的“左”。 |
今日中國社會很多行為,常被貼上所謂“左”的標簽:唱紅歌、學雷鋒是“左”,甚至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整風”以及某些強調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言行都有“左”的嫌疑。
“左”這頂曾經無限風光、人見人愛的“紅帽子”,如今已褪掉光彩。然而在今日中國,究竟什麼是“左”?“左”的標准究竟是什麼?乃至“左派”究竟在哪?
筆者認為,改革開放是今日中國最大的政治,隻要不反對改革開放,都不是真正的“左”。唱紅歌也好學雷鋒也罷,隻要認同改革開放,不與這一大局相背,都不應視為“左”。這樣來看,今日中國“左派”恐怕少之又少,因為中國社會雖在怎樣改革開放上共識不多,但在要不要改革開放上極具共識,幾乎無人願意倒回封閉保守的老路與死路。即使是某些公認的“左派”,也未必真想重回計劃經濟年代。
中國目前所謂“左”、“右”之爭看似復雜,實則仍然離不開如何處理穩定與改革關系的主軸。對於穩定與改革的關系,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國國情復雜,“沒有穩定的國內環境,什麼事都辦不成”﹔中國貧窮落后,“不改革開放,隻有死路一條”。穩定與改革實乃互為條件、互相促進、互為因果。二者初衷原本一樣,都是為了國家發展,何有“左”、“右”之別?
在消弭“左”、“右”紛爭上,鄧小平同志的務實做法極具啟發意義。“南巡”之前,黨內姓“資”姓“社”之爭頗為激烈。鄧小平同志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平息了姓“資”姓“社”之爭,開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新局面。今天重溫如上論述仍有重要意義。這便是古今中外先進的治國工具從來就沒有“顏色”之分,隻要符合中國國情,就應被採用!
人生而有“狂”(激進)、“狷”(謹慎)之別,對世事的洞察又常受制於各自的理論知識、實踐體認以及角色扮演,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難免會出現或激進、或穩健、或保守的差異,這本十分正常,不必沿襲“非左即右”的舊思維。動輒給人扣上“新左派”的帽子,本身也是一種“左”,一種極“左”年代陋習的延續。
(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牛寧)
左派,改革開放,虧損額,南寧糖業,淨虧損,報告期內,白砂糖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