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02日08:16|來源:北京日報|字號:
摘要:對於我國增長方式轉變的積極信號一說,雖然隻有穩增長才能推改革,但也隻有容忍低增長,調結構才有可能。 |
以往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突出特征是什麼?
過去,我國增長經濟模式的一個突出特征是“高增長、高失衡”。過去十年來GDP年均增長率接近10%,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與此同時,結構失衡的問題變得日益突出,比如投資率從改革初期的約25%上升到目前的近50%,難以持續﹔而四萬億的刺激政策在成功保住了GDP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
不過,最新的一些數據表明,增長模式轉型已經開始。一方面,GDP增長率持續保持在8%以下,政府並沒有斷然出手,就業也沒有出問題。另一方面,經濟結構再平衡也已經開始。我國的經常項目順差佔GDP之比從2007年的10.8%持續回落,過去兩年一直保持在3%以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基尼系數也從2008年的峰值0.491降低到2012年的0.474,這表明居民間的收入分配格局開始改善。另外,部分經濟學家的研究也表明,官方數據可能明顯低估了服務消費尤其是高收入家庭的服務消費。
這些變化表明,我國的增長模式確實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但這個變化才剛剛開始。
什麼原因促使增長模式發生了有利變化?
原因有兩條,政府開始適度容忍低增長,同時隨著勞動力短缺,工資大幅度上升。
過去經濟模式轉型效果不明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過度重視增長速度。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宏觀經濟三元悖論:在“保增長、防通脹和調結構”之間,如果隻能保兩個,調結構很容易被犧牲掉。比如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政府要全力保增長,而保增長的唯一手段就是靠政府主導的投資。這樣一年下來,增長保住了,投資率卻更高了。
另一個造成過去“高增長、高失衡”模式的因素是不對稱的市場化改革:產品市場幾乎完全放開了,但要素市場扭曲依然普遍而嚴重。這些扭曲嚴重地壓低了資本、勞動、土地、能源和水等投入品的價格,相當於變相地補貼生產者、投資者和出口商,但卻向消費者征稅。這個把收入從居民轉移到企業的再分配機制是過去的增長模式長期存在的重要根源。
而最近一段時間的最大變化,就是政府開始容忍GDP增長適度減速,這就避免了進一步惡化經濟結構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隨著勞動力普遍短缺,工資迅速上升,這既增加了生產成本,擠壓企業利潤,令生產、投資和出口等活動放緩,同時還增加了居民收入,促進消費。而且讓窮人的收入增長加快,改善了收入分配格局。
(責編:浩軒)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我國經濟 穩增長 金融體系 李克強 經濟結構 結構失衡 資本項目 實體經濟 投資率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