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南粵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海外網>>評論

艾原:當改作風遭遇“人情文化”

2013年09月23日03:45|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作風建設不是在無菌室中進行,領導干部也不是在防塵罩下工作,反“四風”需要面對復雜的社會文化語境

一則關於“飯局”的新聞,在中秋期間一波三折,讓人審視改進作風時復雜的現實語境。

當公務員的兒子喝酒夜歸,母親發微博向浙江省委組織部領導“請教”。組織部負責人轉發並表態:如果屬實,請當地“主動抓好整改”。當地立即響應,微博發布的調查結果稱“當晚宴請是私人性質”。

這一新聞的“第二季”,委實耐人尋味。微博跟帖中,認為這位母親“疼兒心切,忘了中國的國情”者大有人在,甚至說她“葬送兒子前途”。媒體也有后續報道,母親稱兒子因此事而受同事冷落,“想簡單了”,“后悔發了微博”。無論這些報道的准確度多高,也無論那些跟帖是否“政治正確”,都反映出公眾對人情、關系的糾結心態。一方面,認識到人情可能成為滋生不正之風的溫床﹔另一方面,卻又需要人情往來作為社會生活的潤滑劑,以致無奈地接受“請客吃飯、公事私辦”的潛規則存在。對於公職人員,既要有正常的人情往來,也要承受其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壓力、社會風氣壓力、不良誘惑壓力。許多人因為不會辨認、不忍拒絕、不敢抗拒,最終隨波逐流,丟失了對不良風氣的警覺。

有領導同志說,面對基層同志的盛情,自己去調研時也可能吃了超標的飯、住了超標的房。還有退休領導回憶,當年有遠房親戚請他幫孩子安排工作,遭到怒斥﹔多年過去,並未后悔當年做法,卻深感當時對待親戚態度不妥。這些,都如母親“吐槽兒子飯局”所揭示的,無視人情,難免落下“不近人情”之議﹔而如果過分講求人情,則可能在“剪不斷、理還亂”中泥足深陷。其間平衡如何掌握,界限如何劃定,是個難題。

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本人潔身自好,吃苦受累渾不怕,但一想到妻兒老小、朋友領導,很多時候就不那麼好抉擇了。孩子升學,別人都在找關系,我要不要找?兄弟姐妹下崗待業,還有小孩要負擔,是不是應該幫著打個招呼找份糊口的工作?自己不愛吃喝應酬,但單位領導就好吃點喝點玩點樂點,其他人“順水推舟”甚至投其所好,我該回避、規勸還是隨大流?

上面這些還是好界定的。更多的時候,即便是“私人性質”的宴請聚會,也常有著功利色彩。酒杯端起,哪怕隻講上下鋪的往事、交流養兒育女的經驗,也自然能拉近人的距離,為日后的公事私辦埋下伏筆。飯局、交往成了“關系學”的延伸、人情文化的載體。不正之風,正是植根於這樣的心理基礎和文化土壤。可以把酒言歡、懷舊憶往,可以增進感情、交流思想,也可能異化出公款吃喝“革命小酒天天醉”的享樂主義、公務接待時“能上茅台不上二鍋頭”的奢靡之風。面對這樣的灰色地帶,黨員干部固然應該保持警惕,不要河邊濕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更要洞察明辨,以科學、合理、人性化的制度設計,厘清行止的界限,讓制度既有針對性,又有操作性。

這則關於飯局的新聞,看起來是小事,卻頗多啟示。作風建設不是在無菌室中進行,領導干部也不是在防塵罩下工作,反“四風”不僅要有紀律的重申、理論的宣明,更要面對復雜的社會文化語境。處身社會轉型期,面對拋不開的人情、理不清的關系,反“四風”如何落到實處、改作風怎樣起到實效?這需要公務人員高度的自覺,也需要制度建設堅強的保障。

(責編:張婷)

分享到:

作風,文化

時政國際評論台灣華人文史財經

最新熱點>

北京10余男子小區內玩集體“性派對”被抓(圖)

蔣介石死亡之謎:宋美齡下了一道“催命符”

熱圖>

視頻>

論壇熱帖>

熱點推薦>

張家口50萬畝防護林老化 風沙或威脅京津

上官婉兒墓考古再透細節 三大謎團逼近歷史真相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招商|縣域|環保|創投|移民|書畫|華商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