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南粵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26日07:25|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先污染后治理似乎是我們難以跳過的坎。誰都希望用最低的成本發展經濟,但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的現代化,都付出了昂貴的環境成本。人們都有積極建設生態城市的意願,但如何建設依然需要進一步思考。
生態城市必須要可復制、可推廣,因此更需要市場來推動,而不是政府主導。自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建設后,不少城市提出“生態城市”的理念,但很多都屬於生態城市泡沫。有些地方政府為政績打造樣板,建設的“生態城市”往往是形象工程,沒有可持續性、可復制性、可推廣性。現在國家鼓勵簡政放權,就是希望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城鎮化和生態城市建設,而政府要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
第一個引導,政府要大力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等財稅改革,從制度層面支持生態城市建設。要降低環境成本,就要調整產業結構,這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要治理亟待解決的霧霾等污染現象,也需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工業的比重。而營改增的財稅改革將降低企業稅負,尤其是惠及第三產業,有助於提高服務業比重,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個引導,是平衡地區發展,對落后地區的生態發展進行合理補償。中國生態條件最好的地方往往是最窮的地方,不少人連溫飽都不能解決,這種情況下談生態顯然沒有談發展重要,而一旦發展就會破壞生態。經濟發達的城市當然可以談生態,但對於溫飽沒有解決的地區,顯然不現實。南水北調工程從漢江流域引水,這時北京、天津等用水城市就應有效補償漢江地區,否則他們拿什麼發展?享受其他地區的自然和生態資源就要有相應的付出,否則誰也不會重視生態。
同時,還應考慮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在城市布局時要和人口同步。事實上,當人口大量聚集在大城市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生態發展。我在調研中曾了解到,一戶人家生活在山區裡對生態的破壞非常驚人,因為他們要砍柴生火,採集山貨。這時他們進入大城市生活反而是一種生態行為。從這點來看,城市承載更多人口將讓整個國家更加生態。另外,未來的城鎮化中會有很多農民進入城市,有些可能會在樓裡養雞、養鴨,怎樣融合這些農民,如何接納更多低收入人群進入城市,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建設生態城市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二是技術。在節能低碳和生態文明時代,中國必須要有一些原創技術的貢獻,也要借鑒歐洲國家的技術和經驗。但最關鍵的仍是要有一個寬鬆的土壤和氛圍,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多作用。▲(作者是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上的發言)
(責編:張婷)
生態,城市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