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南粵中原成渝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10月10日04:0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處理當前的各種社會矛盾問題,不能滿足於簡單應付,更應從具體政策的制定甚至國家戰略層面上加以考慮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當前各級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職能向何處轉變,“服務型”如何體現,恐怕很多人並未認識到位。
在政治學中,國家和政府是一種“特殊的公共權力”。完好的政府職能體系,包括統治職能、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這三個主要方面的平衡。二戰結束以來,政府統治職能隱性化、管理職能剛性化和服務職能擴大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人們更加注重統治、管理和服務三大職能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顯著,現代化水平提高迅速,政府在市場領域的活動基本上找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定位,顯現了其較強的統治、管理能力。但也須看到,在行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方面,還顯不足。
中國現在正處於向現代化邁進的關鍵轉型期。從發展規律看,“現代性產生穩定,而現代化導致不穩定”。傳統社會和已經現代化的社會相對穩定,向現代化轉變的過程中則充滿艱險,矛盾也集中顯現。會不會處理具體的社會問題,也往往成為評價地方政府領導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處理社會問題,不能滿足於簡單應付,更應從具體政策的制定甚至國家戰略層面上加以考慮。
調處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已成為當今中國政治的一個主題。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部分內容,具有顯著的社會屬性。許多經濟、政治領域的問題,都屬公共問題,不過是以社會矛盾的形式爆發出來。這些矛盾,大多數情況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階級矛盾”,而是不同利益群體間的常態社會關系。像醫療、住房、教育等難題,群眾反映強烈,矛盾也很尖銳,但並非不可調和,只是由於制度、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造成,可以通過政策調整、制度的完善和職能的轉變來解決。
從實踐角度看,要學會對一些政治行為做“社會性”處理。新中國是從革命和戰爭中走來的,政治行為中不可避免地帶有“斗爭”色彩,一些人的“斗爭哲學”在改革時代依然存在。作為成熟的領導集體,要具備足夠的政治自信、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以所擁有的足夠理論儲備為基礎,建立完備的意識形態體系,很好地平衡社會關系,學會在整合社會不同意見中表達。比如,通過改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適應能力,把執政理念以更易於大眾接受的形式表達出來,與世界文明成果接軌,最大限度地增進共識﹔也需要樹立更多的“公共”意識,因為“公共”體現了充滿差別的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過程對社會管理的一般性需要。
當然,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必要程度”,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社會領域包含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和豐富內容。從比較的視野看,即使是社會自治比較發達的那些國家,也遠沒有達到依靠自治組織而不是政府來維持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穩定的狀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無疑仍將處於主導地位,不能理想化地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大規模的社會自治和第三部門的發展上。
在矛盾集中的情況下,凝聚全社會的力量,使多數成員認同發展目標,尤其需要政府更好地履行管理與服務職能,彌合社會沖突。卡爾·波蘭尼說過,“變遷的速度與變遷自身方向相比並不顯得不重要,雖然后者常常是不依賴於我們意志的,但我們所能承受的變遷發生的速度卻是可以由我們來控制的。”調控發展速度與堅持發展方向同樣重要,其關鍵在於把握社會對變化的承受度。
從這個角度上看,不斷增強國家的社會屬性,大力推行有效的公共政策,是現代化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不斷完善我們的政治經濟制度,也是一個重要探索和鋪墊。(作者為政治學教授,南開大學副校長)
原標題:轉型期尤需重視問題的“社會性”(名家筆談)
(責編:張婷)
轉型,社會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