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04日08:41|來源:新華網|字號:
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日前審查批准該省對“十二五”規劃《綱要》部分指標進行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GDP目標值由年均增長13%調整為10%左右,同時調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五年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每十萬人專利申請量”等民生和自主創新類指標。這種主動調整指標的行為,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過程中,是個好現象。
相關指標的調整,反映了地方政府科學發展的執政追求。多年以來,GDP增速是反映和評價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地方政府久而久之也由此患上了“GDP依賴症”。然而,在GDP多年高速增長的光環下,重復投資、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民生薄弱、創新乏力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向以質量效益、民生和自主創新為導向的科學發展方式轉型,成為各地政府必須進行的抉擇。
近幾年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也迫使地方政府在GDP問題上必須做出理性選擇。當前,國內外經濟仍處於后經濟危機時代的緩慢復蘇階段,內需不足、外貿不暢等問題依然嚴重,支撐GDP快速增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等因素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在此背景下,如果仍然強行追求GDP指標的高速增長,不僅不符合規律,更可能會加重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發展格局,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造成壓力,甚至會出現其他社會惡果。
當然,發展指標的調整,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民生改善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也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地方政府以更大的勇氣、決心和智慧,全面深入推進改革,切實從理念、體制機制等方面做出改變,並堅持做到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這既是前進方向,更是進攻號角,希望能有更多地方政府付諸實際行動,讓轉變的好現象、好消息層出不窮。(作者系新華社記者)
(責編:張婷)
GDP,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