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2013年11月22日07:14|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大膽引進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和技術,大膽地對傳統的經濟模式進行改革。 |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決定》,引發海內外媒體的評論熱潮。在一片肯定聲中,也聽到了關於“新一輪改革有‘政左經右’色彩”的言論。
其實,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就曾有外媒提出這一觀點,如前港督彭定康在港媒刊文稱,中國拿不出“中國模式”,認為中國不會進行政改雲雲。筆者認為,無論是“政左經右”論,還是“不進行政改”論,都是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歪讀,或者說,是站在西方視角看中國的改革。
值得回味的是,在全會公報和《決定》中,多次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這不是一句套話,而是分析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的一根紅線。
全會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人民日報刊發題為《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一文。文章稱: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前提下,《決定》鮮明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並強調“在這一點上同樣不能有絲毫動搖”。
何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劉雲山對此解釋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結合。其實,這個解釋不是時下的產物,早在中共十四大報告中,就提出了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既然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堅決反對任何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性質的圖謀,不能照搬硬套西方的“三權分立”和“普世價值”。既然要讓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就應該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從實際出發,大膽引進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和技術,大膽地對傳統的經濟模式進行改革。
人們看到,三中全會《決定》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改革主題下,就“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單列一條。
長期以來,國有與民有、國資與民資、國企與民企這三者之間,已被輿論“強行”界定為對立關系。久而久之,國有、國資、國企這“三國”,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為市場經濟的“三大敵人”﹔而在某些部門眼裡,民有、民資、民企這“三民”也被不同程度地誤讀成與“三國”水火不容的代名詞。而混合所有制企業所倚重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在中國目前的現實輿情下,恰好能為政府施救“困難”民企減少輿論阻力、拓展施救空間。
三中全會《決定》承諾,到2020年,國企上繳紅利要由目前的平均15%上調至平均30%。這既回應了輿論對國企的評彈,也是對國企改革的探索。可見,隻要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就可以解決深層次問題,使改革保持活力煥發青春。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一句完整的話,也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性質的准確詮釋。隻講前者不講后者,很可能會陷於計劃經濟因循守舊的思維,改革變為一潭死水﹔若隻講后者而忽略前者,可能會迷失方向,改革也會走錯路。站在這個角度來考察所謂“政左經右”論,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膚淺得很。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既有著改革開放35年來的成功實踐經驗,也有著國外完全盲從歐美模式引發混亂的教訓。總之,中國的改革不是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為迎合所謂“西方模式”,而是著眼於人民利益和國家富強。
(馮創志,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獨家解讀全面深化改革】
(責編:張婷、鄒雅婷)
改革,經濟,市場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