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12日07:0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作為事關公共利益的制度設計,延遲退休已經從理論爭議走向“試水”,而改革不能任由專家學者閉門造車,必須將利益博弈置於公開透明的決策平台之上。 |
近日,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我國將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式,可能會從現在規定的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媒體稱,男50歲和女45歲是現行規定的最低退休年齡,可能會成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先行者。但退休年齡低的群體基本都屬於重體力勞動者,甚至是失去勞動能力的人。
今天看來,漸進式延遲退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共識。無論是老有所養,還是老有善養,關鍵是各得其所,既不能早早閑著,也不能遲遲累著。根據人社部的權威解讀,漸進式延遲退休有三層含義:一是有一個預告期,提前幾年告知社會﹔二是分步驟,可能會考慮從現在規定的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三是“邁小步”,用較長的一段時間逐步完成平滑過渡。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一者,低齡退休者本就是“受照顧”群體,如果首先拿他們“開刀”,決策之善恐怕會斯文掃地﹔二者,對於重體力勞動者等,本就屬於透支體能與精力的狀態,雖然看似提前了幾年退休,但實際上工作時長未必比晚退休的公職人員少,如果單純以年齡來“均衡”,或會出現新的失衡。正如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清潔工抱怨道:“年紀一大就不能繼續當清潔工了,而那個時候我還領不到養老金。我的生活該怎麼辦?”
重體力勞動者等群體在延遲退休中,顯然屬於話語權較弱的部分,但客觀而言,他們又是最苦最累的一群人。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中開展年度感受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別累”,還有人“越來越累”……而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對於一線勞動者,尤其是高強度、重體力勞動者來說,他們的辛勞程度顯然不能與常規服務性工作或腦力勞動者相提並論,在延遲退休的政策考慮中,也理應得到區別對待。
年華老去,青春不再,誰都會擔心后顧之憂。作為事關公共利益的制度設計,延遲退休已經從理論爭議走向“試水”。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貢森所言:“中國社會亟需一場理性的對話。”洗衣種花,還是繼續奔波,不能任由專家學者閉門造車,必須將利益博弈置於公開透明的決策平台之上——既要聽得見利益關切者的意見,更要將種種聲音糅合成“最大公約數”,以程序正義消弭公眾吐槽背后的焦慮與不安。
只是眼下,延遲退休,誰來與重體力勞動者真誠對話呢?
(鄧海建,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張婷)
延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