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新思潮>> 正文

寒竹:西方民主的移植為何深陷泥潭?【2】

2014年04月08日10:56|來源:求是|字號:

二、西方民主輸出不能承受之重

《經濟學人》的文章對西方民主移植遭遇的問題進行了檢討,但根本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西方民主難以在其它國家移植?文章卻沒有進一步分析。學術界討論西方民主輸出失敗的文章並不少,但大都把失敗歸結為引入西方民主的國家發展水平落后,無法在短時期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政體,如果假以時日,西方民主終究會移植成功。這種說法似是而非,並沒有指出問題的關鍵。發展中國家移植西方民主的遭遇困境的最根本之點,在於沒有明白西方的政治民主是一種高度空洞化的政治形式,這種政治形式的穩定就在於它根本不解決任何利益攸關的實質性問題。發展中國家總是傾向於把西方的民主制度視為解決所有實際問題的萬靈藥方,從而賦予了從西方引進的政治民主無法完成的任務,最終導致政治無序和社會分裂。

西方現代社會是隨著自由市場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經濟力量一直高於政治力量,資本凌駕於政府之上,所以,西方隻有政治民主,而無社會民主。民主在西方社會隻能局限在政治的范圍,而政治的范圍極為狹小。所謂把政府關進籠子,就是把民主政治關進籠子,這是西方民主政治可以穩定而持續的關鍵之所在。當政治脫離了經濟,當政治很少直接牽涉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時,政治變得空洞化,政治選舉和政治爭辯也就自然變得簡單和無關緊要,政治的運轉也就變得非常平穩。這種政治的空洞化是西方民主的最大優勢。當然,這種模式有另外的弊端。比如政府及其活動被擠到一個非常狹小的角落,缺乏對資本的制約和對社會財富分配的平衡,政府無法對社會整體發展做出長遠的理性規劃,政府與平民百姓的根本利益很少相干。在這種社會結構下,民眾政治冷漠,投票率低下,私權力對公權力的主導和掌控、資本對大眾利益的巧取豪奪是普遍現象,但這些弊端並非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想指出的是,西方政治內容的空洞化和在社會活動中的邊緣化恰恰是西方政治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根本原因。當政治變得空洞和無所謂,政治上的爭斗也就不會你死我活,政治趨於穩定是符合邏輯的結果。

所以,西方民主的多黨競爭、公民普選、代表制度、政治分權看起來庄嚴巍峨,但實質上,並不具有解決根本性經濟利益沖突的功能。由於社會的高度市場化,大多數社會問題都通常都由市場的競爭法則去解決,而無需民主政治染指﹔西方民主也不能解決族裔沖突和國家認同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礎。一般說來,西方政治通常只是在外交、稅收和福利三個社會領域發揮作用。在西方國家,外交事務在整個政治生活中佔據了最主要的地位,主管國家外交事務的國務卿或外交部長和主管國家防務的國防部長是最重要的內閣成員。眾所周知,政府外交和國防事務以維護國家利益為主要事務,離普通百姓的個人利益相當遙遠﹔稅收與福利的多少與個人雖有關系,但在個人的經濟利益中並不具有主導意義。況且政府總要保持連貫性,每一屆政府在稅收和福利上調整的幅度實在有限。所以,在一個資本居於主導的社會,政治具有高度的空洞性。多黨競爭、一人一票的形式通常不會引起社會各個群體的激烈紛爭。但如果把這種空洞的政治模式移植到另一個國家,委以解決社會群體利益沖突的重任,就有可能進一步放大社會矛盾,加劇社會沖突,撕裂社會群體,從而引發重大的社會危機。

根據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經濟與政治清晰切割的社會結構通常隻會出現在先發國家。因為,在先發國家,是資本成長在先,國家成長在后,私權力對社會的主導和控制在先,政治作為資本權力的附庸,成長在后。所以,西方各個先發國家的政治依附於資本符合歷史的邏輯。不過,后發國家的情況就有很大不同。后發國家的私人經濟與資本先天弱小,國家常常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所以,在幾乎所有的后發國家,救國或建國都是壓倒一切、優於一切的首要任務。這種情形造成了國家或政府在社會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社會處於一種政治總動員的狀態,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自由市場與政府、私權力與公權力之間很難進行明晰的切割。社會的高度政治化導致政治涉及太多的經濟利益而無法空洞化,政治在社會中處於中心地位而無法邊緣化。誰掌握了政治權力,誰就掌握了國家命脈,誰就能夠獲取巨大經濟利益。在這麼一種經濟與政治重合的國家,如果推行民主,民主的形式就必然跟西方社會那種空洞的、被擠壓在社會一隅的政治民主形式有所不同,必須是一種能夠涵蓋全社會,內容更加復雜多樣的社會民主,而社會民主的形式並不是像一人一票的政治民主那樣簡單。如果在經濟政治高度交融的社會照搬西方空洞的政治民主模式,很容易激起社會不同利益群體、不同族群的激烈沖突。稍有不慎,社會就有可能在政治沖突中崩潰。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其社會結構來自東亞經濟政治高度一體化的社會傳統,經濟政治制度盡管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但經濟與政治不僅沒有明晰切割,而且相互滲透很深。台灣的基層議員通常都跟地方經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好的一面看,台灣的議員跟民眾打成一片。凡是百姓的婚喪嫁娶,議員都盡量參加,跟著喪家披麻戴孝叩頭的議員不在少數,議員跟民眾呈現出水乳交融的狀態。但這種社會結構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基層政治與基層私人活動與基層經濟的高度交融,政治包含有非常具體的利益,這種情形很容易導致社會對政治權力的強烈追逐以及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激烈爭斗。到台灣旅游的人常發現,台灣人本身溫文爾雅,接人待物都很有禮貌,但講起政治來卻異常沖動,即使在議會的庄嚴場合,也常常上演“全武行”。其實,這不能怪台灣人政治素質不高,而要怪台灣政治包含了太多的現實利益,但又試圖模仿西方政治民主的形式,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政治如果包含太多的現實利益,就是在最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也很難避免爆發激烈沖突。

對西方民主的誤讀不僅僅限於台灣。許多非西方國家和地區都把西方社會中僅縮居於一個很小角落的政治民主誤讀為一種適用於全社會的機制,然后再把這種機制移植過來解決全社會中許多利益攸關的問題,最后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撕裂社會,國家常常因此而陷入動蕩之中。西方民主之所以在西方國家表現相對良好,那是因為民主政治在西方社會高度空洞化,根本就不解決與重大經濟利益有關的事務,這些事務都由市場自己解決﹔西方民主之所以在移植到非西方的國家和地區后遭受挫折,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常常把政治民主當作解決社會根本利益沖突的主要機制,從而賦予了西方民主不能承受之重,這樣一來,民主政治根本就無法穩定,這是西方民主輸出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民主 民主政治 國家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MH370航班失聯滿月 乘客家屬辦祈福活動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烏魯木齊特警進行警用器械訓練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