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5月05日06:3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如果按照西式民主進行改革,實行黨政分開,乃至任由共產黨選舉下台,就意味著整個國家要將骨頭與肉硬生生切割開,中國勢必將重蹈當年蘇聯解體的命運。 |
當前,西方主流媒體和學者開始認真反思西式民主弊端,並更多關注“市場經濟+集權統治”的中國模式。盡管如此,不少西方學者仍然是“煮熟的鴨子——嘴硬”,不承認中國政治制度的成熟性,仍想當然地認為,中國遲早得走西式民主道路。這種明顯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觀點,簡單而武斷。
政治本質上是地方性知識。從哲學上看,沒有脫離特殊性而單獨存在的普遍性。同樣的道理,世界上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政治制度必須與國情結合才會有生命力。中國的政治制度正是植根於中國的特定土壤之中。
近代以來,中國經過千辛萬苦的探索,終於找到一種適合自身的政治制度。在國體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說得很明白:“中國人民在幾十年中積累起來的一切經驗,都叫我們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或曰人民民主獨裁,總之是一樣,就是剝奪反動派的發言權,隻讓人民有發言權。”與隻知道強調程序合法性卻掩蓋階級屬性的西式民主相比,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理論闡釋透徹得多,實在得多,因而也理直氣壯得多。在權力組織方式上,中國採用議行合一和民主集中制,強調黨政軍一元領導。這種制度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裡,中國正是憑借這種政治制度,從傳統農業國變成能夠制造出原子彈和氫彈的工業化國家,如今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衡量一國政治制度優劣的根本標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於實現國家富強。鄧小平曾指出,“我們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和政策是否正確,關鍵看三條: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建設成就,這表明,中國的政治制度非但不遜於西方民主政體,反而比西方政體更具優越性。——正是這種對西方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根本挑戰,令西方世界對社會主義制度如此恐懼和仇恨,必欲瓦解而后快。當年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改革,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蘇聯政體的特殊優勢,一味妄自菲薄,照搬西方民主,最終導致“手術成功,病人死亡”,使蘇聯這一超級大國轟然解體。
蘇聯解體后,境內外反華勢力又開始“忽悠”中國,試圖讓中國實現西式民主改革,借此削弱和解體中國。因此,盡管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進行政治改革(如實現任期制、差額選舉、村民自治等),但在西方戰略家眼裡這些都不算數。說穿了,在他們看來,隻有將中國共產黨“忽悠”下台,中國才算實現“民主化”。但中國黨政結合緊密,就像血與肉一樣融合生長。如果按照西式民主進行改革,實行黨政分開,乃至任由共產黨選舉下台,就意味著整個國家要將骨頭與肉硬生生切割開,中國勢必將重蹈當年蘇聯解體的命運。——正是基於這種背景,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將“政治安全”置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中國政治制度不是不需要深化改革,但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應該是增強“三個自信”,鞏固和強化人民民主專政和民主集中制原則,而不是改旗易幟,走西方民主道路。進一步說,要想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必須堅定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體現在政策方向上,就是利益分配更多向勞動人民傾斜。這不是簡單地“發糖果”,給民眾增發福利,而是要加強公有制經濟的比例,使勞動人民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成為勞動成果的享受者。相反,如果在所有制問題上不斷“國退民進”,隻會日趨出現“資本當家作主”,而不是“人民當家作主”。
(田文林,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海外網評·聚焦中國改革】
(責編:牛寧、鄒雅婷)
民主 改革 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