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09:23:3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6、兌現傳承中華文化的承諾
通過《人文頌》,讓我發現中國不僅要做經濟上的強國,也在一步步兌現“把中國文化傳統傳承下來”的承諾。改革開放短短30年,深圳經濟特區就能誕生這樣的作品,我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深圳將憑借智慧和能力,做出傳遞人文精神的可觀成績,我相信這不僅是深圳的福氣、中國的福氣,也將是全世界的福氣。——台北愛樂樂團行政總監 俞冰清
7、儒學應該關注人的需求
很高興看到傳揚中華傳統文化已成為兩岸的共識。希望與各地、各界,有儒學情懷和民族情感的同道攜手,創新出更多更好的儒家文化的傳播方式和作品,讓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民心,走向全世界。一個民族的主體文化,不應僅是社會變遷的記錄器,而更應該成為指導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指南針。這要求儒家文化要適應時代發展不斷自我創新。儒家文化要在當代傳承和弘揚,首先就是要創新。“儒”字由“人”+“需”構成,儒學應該關注人的需求。不論是傳播內容或形式,都應該以適合傳播對象的現實需求為導向。
——台灣“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孔子第79代嫡長孫 孔垂長
8、讓人感受到深圳開放與胸懷
當今談人文,應該跨過西方現代漢學家的誤解,探討現代化之后新興的可能,以及中國參與現代文明構建的可能。中國正在慢慢“走出去”,我們要擺脫西方近現代詮釋方面的限制,回到人文底蘊裡。以前努力開創現代化,現在則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甚至之后,與世界人類文明展開交談對話。《人文頌》讓人感受到深圳的開放與胸懷。期待深圳未來繼續“聚千家,匯眾流”,在南方興起一個“南方之強”。這“強”是“溫柔之強”、“敦厚之強”。
——台灣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林安梧
9、正好符合了這個時代的要求
《人文頌》宣揚的儒家傳統文化,在當前不僅有新意,而且也是時代所需。當前,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中國都是世界上絕對不會讓人忽視的力量。但在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之外,中國還能給世界提供或者展示什麼精神價值?能不能在人文精神或內涵上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如何跨過民族與地域的限制,為全人類提供一種有意義的人文精神?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人文頌》的出現正好符合了這個時代的要求。
——台灣清華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儒賓
10、感受到深圳的“文化雄心”
《人文頌》來到台北演出有著很不一樣的意義,讓我們感受到深圳的“文化雄心”,或者是文化沖動。《人文頌》承襲了西方的編制形式和方法,更接近西方的交響詩,意在用音樂去表達主題。每個樂章表達各自的特性,各樂章又互有關系。我從裡面聽到了排山倒海之音。
——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新新聞》周報總主筆 楊照
11、用音樂精神承擔儒家教化
《人文頌》的序曲到結尾都很好,中間的“仁、義、禮、智、信”五個樂章,既氣勢磅礡,也有溫柔敦厚一面。我個人感覺在“義”樂章,?道較強,坤道不足,比較剛性。其實,傳播儒家文化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台灣民間廣為傳播的歌仔戲,也具有儒家精神。不一定非要穿西裝和禮服來表現。如何讓音樂精神承擔儒家教化,真正進入兩岸民間社會,影響到百姓生活,是我們兩岸都要繼續不斷探索的。
——台灣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 潘朝陽
人文頌,林安梧,交響樂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