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9 11:38:56|來源:海外網|字號:
韓德忠更是如此。他混不吝的吃猴腦、賺黑錢,孩子走失后,他形成了這樣一個邏輯,失去孩子是他應得的“報應”。他組織尋子互助會,積極聯系警方,幫田文軍夫婦找孩子,外顯的一腔熱情都是源自於內心迫切希望贖罪的需要,甚至因為強烈的自責,他承諾“堅決不再生養,一定要找到孩子。”這是他的信仰,亦是他的救贖。唯有這般偏執的堅持,才能減弱他內心的愧疚。
團體當中的所有成員,也幾乎都陷入了這種集體無意識的自罪感,他們帶佛珠,海邊放生,渴望用做善事來彌補過失、換取功德。堅持找孩子是為了誰?不只是為了能讓孩子回歸到美滿家庭,更是為了自己能少一分悔恨。我能想象那些惴惴不安的沉重日子裡,他們靠吃齋念佛超度內心的負罪感。
如果自罪感積壓太久無處釋放,會撕裂我們的心理平衡,極易把我們引向精神崩潰的邊緣,或抑郁或躁狂,甚至會因此產生自殺傾向或發展成精神分裂症。戲中尋子互助會裡一位母親,內心充滿的負罪感,最后把她推向瘋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焚香禱告不如放下重負。
關注心理學圈兒最后一朵接地氣兒的文藝女青年,請毫不留情關注公眾號"staynormal"或掃面最下方二維碼。
嚴重沖突的自我認知
電影當中最出彩的人物非李紅琴莫屬,她的身上體現了極強的戲劇沖突。她文化水平不高,卻有些微的文明氣息,出獄后,她嘗試用法律武器找回鵬鵬和吉芳,並理所應當地認定她就是吉芳撫養人的不二人選,吉芳是棄嬰並且也想回到她身邊,讓她繼續撫養孩子絕對合情合理。
稠化 報應 剝奪 親愛的 吐槽 人民教師 影片 精神分裂症 拐賣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