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09日11:3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是长期停留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还是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选择了后者,在较短时间内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作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当时发展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同时适应了缺乏生产资料的广大城市平民和缺乏生产条件的广大农民改变贫困处境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出现了过快过激的问题,但它终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显露出来后,是继续由苏联模式牵着鼻子走,还是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选择了后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它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和人民摆脱了国际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自己完全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曲折和失误。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是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走全盘西化的路,抑或是另外开辟出一条新路来?经过短暂的徘徊之后,我们党作出了正确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二大总结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主题,中国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1978年秋冬,几乎是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同时,中国农民为吃饱肚子,自发地开始了改变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第一步目标就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一如既往地坚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以人民的选择为选择。
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救中国到党领导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历程深刻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但绝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结,还需要不断向前拓展。一方面,这是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必须直面并及时回答客观实际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另一方面,这是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毕竟只搞了30多年,对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处在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中。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理论。早在1981年,邓小平同志就在他的英文版文集自序中写道:“如果有一天这些讲话失去重新阅读的价值,那就证明社会已经飞快地前进了,那有什么不好呢?”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解。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是国强民富的成功之路,是民族复兴的成功之路。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我们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非常艰巨。让我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责编:牛宁)
新思潮,神秘博士,编剧,女性形象,女性角色,出演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