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1日07:1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与宗教”这个核心,深入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怎么看”、对宗教工作“怎么办”两大问题
记者:科学认识宗教的性质和定位,是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前提。我们党对宗教的基本认识,主要体现在“三性”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为什么要重点把握“三性”?
叶小文: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必须把握宗教问题的三个最重要特征: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对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一般来说,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但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特别要注意自觉克服对待宗教问题的简单化和片面性。这就特别需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和宗教问题的群众性。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关系根本和关键。就如同我们党执政多年,走了很多弯路,才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样。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走向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全党的工作中心就应该转移到建设上去,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但要明确和统一认识,并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却很不简单。正是有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从此踏上了坦途。同理,宗教问题所具有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简单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和浅薄之见,曾经长期困扰我们。观点影响政策、支配行动。正确的观点指导人们走向光明,夺取胜利;错误的观点也会使人误入歧途,导致政策上的失误和工作上的被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教工作,正是深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这一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这个关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和把握宗教的根本和关键的问题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工作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在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就要特别注意防止把宗教问题看作可以较为快速解决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从而导致认识的短视症,忽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注意防止把信仰上的差异扩大为政治上的对立,从而导致政策的狭隘性,忽略宗教问题的群众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致性,必须彻底纠正这种“忽视”和“忽略”的现象。所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透彻、深刻地认识宗教问题,必须根治短视症和片面性,把握长期性和群众性,以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
强调“根本是长期性”,就要真正抓住“根本”。根本是不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关乎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关乎能否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按照规律去做好宗教工作。强调“关键是群众性”,就是要牢牢把握住“关键”。群众路线是党贯彻始终、渗透到各方面的生命线。信教群众也是群众。面对信教群众,仍然要牢牢把握这条关键的生命线。而认识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方能避免简单化。
深刻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分析宗教问题才能把握规律性和复杂性。对反复出现、长期存在的东西,要特别注意把握其规律。深刻认识宗教的群众性,从事宗教工作才能找准立足点和出发点。对大量出现、普遍存在的东西,应特别注意掌握好政策。我们常说,宗教工作左不得,右不得,难的是左不得;急不得,松不得,主要是松不得。对宗教问题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摆脱“左了、右了”的困惑,避免“松了、紧了”的摇摆。
![]() | ![]() |
(责编:邹雅婷)
宗教学,宗教 信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