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5日15:58|来源:中国科学报|字号:
“中国人是能够超过他们的”
一个量子信息不能克隆成两个一模一样的量子信息,叫做量子不可克隆。
有人就说,克隆不成功也可以。对一个量子信息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信息与原信息的相似程度叫保真度。保真度小于1,就不一样;保真度等于1,就完全一样。
“我们就提出一个新的克隆原理。克隆机成功克隆一个信息,留下来;不成功的丢掉,成功的最大的效率是多少?”郭光灿说。郭光灿课题组算出来这个极限,并命名为“段—郭界限”。这个界限不可逾越,否则违背量子力学,也称为“段—郭界限不可逾越”。
这是他们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第二篇高水平文章。此时,郭光灿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00年,郭光灿研究组凭借“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研究再次引起世界瞩目。后来,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他在实验成功之后给郭光灿发了一封邮件说:我们祝贺你,我们在实验上把你的方案做成了。
沙吉也没想到,十年之后,他借此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领域的一名国际审稿人惊讶于郭光灿课题组的成果,感慨:“我们怎么就没想到?”郭光灿回应道:“我们中国人是能够超过他们的。”
中国的声音
量子信息方兴未艾,对国家来说,仅靠一个研究组是不行的。中国的量子光学要尽快步入世界前列、实现赶超,是一直萦绕在郭光灿脑海中的问题。
“我想了各种办法,去吸引国内更多年轻人从事这个领域,让领导和学术界能够更了解这个领域。”著述《量子光学》教程,在《物理》发科普论文,参加会议……郭光灿奔走呼告。
1998年,郭光灿组织量子信息香山科学会议。他致信钱学森,提出我国应该以“两弹一星”精神推动量子信息的发展,抢占先机。
“这个领域太新太小,当时我还挺天真,就想找全国最牛的,邀请钱老做香山会议的主席。”郭光灿回忆说。
是年,钱老已离不开轮椅。但他很快回了信,“你说的都很重要,我很支持你”。
郭光灿后来找到王大珩。王大珩专于经典光学,但他触类旁通,马上意识到了量子光学研究的意义,欣然同意。他说:“中国人必须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的声音”。
这话落在郭光灿心窝里,眼眶一热。
彼时,恰逢香山会议五周年纪念。在五周年庆祝会上,会议主持人张焘邀请了18人作报告,前17人是政要和院士,第18个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郭光灿。
报告效果非常好——与会的大家从没有听过量子信息,听完他的报告,大家很吃惊:还有这么个领域?
![]() | ![]() |
(责编:宋胜男)
量子光学 郭光灿 1983年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