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6日0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尴尬的不只是经费
智库何以运作?《纽约时报》专栏曾评价说,这仰仗“燃烧着的美元”。
“最令人尴尬的就是经费。由于一个时期相对忽视社会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加上财力不足,许多单位不得不在市场化大潮下自己找食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三十多年来,一些国内智库一度出现管理混乱和经费困难的局面。
美国的首都华盛顿至少聚集着至少100家智库,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库”的布鲁金斯学会,就坐落在西北城区,与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国际经济研究所和约翰·霍普金斯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相毗邻。2010年春天,南方周末记者曾受邀参观布鲁金斯学会,办公环境与中国的报社差异不大,级别较低的研究人员都在“格子”间里办公——办公桌、电脑和一把椅子而已,办公区附近还有“厨房”。
“美国智库的独特之处:它有强大的员工队伍,并有大量的预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詹姆斯·麦根说,美国发达的基金业为智库运作提供了资金。
从布鲁金斯学会网站上公布的2012年财务报表上,南方周末记者初步统计,该学会每年至少有四千多万美元的经费,除创始人罗伯特·布鲁金斯设立的专项基金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基金会、公司以及个人的捐助,贝尔大西洋公司、壳牌石油、时代华纳、《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的捐助几乎占据经费的半壁江山,而来自美国政府的捐助和咨询费则微不足道。
优越的融资环境,中国智库只能望洋兴叹。《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说,一家中国半官方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中,来自主管单位的资金只占2%,委托课题费用占27%,而来自一家美国慈善基金和一家德国跨国企业的资助共占63%。
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网站上,南方周末记者也发现,不少中国智库接受了来自国外的捐助。其中,美国能源基金会2010年度工作报告书透露,受捐助者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官方智库。
![]() | ![]() |
(责编:牛宁)
防务 外交话语 基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