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6日0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中国外交开局场面很大,时间站在中国这边,稳扎稳打特别的重要。”金灿荣教授认为,中国国防和外交的进步,离不开与智库的良性互动。
这几年,“利益共同体”、“软实力”、“国家利益”等西方学术名词陆续被纳入决策层文件,智库被认为功不可没。
“对于国家利益的概念,党的十二大写入了报告。十二大以前不提国家利益这个词,这的确有点模仿西方国家,将国家利益分类为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一般利益。”金灿荣教授说,国际利益的层次分析法被中国智库引进之后,在学界和舆论界传播,最终进入中国官方的外交话语体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就早已流传国家利益的层次分析法。
当然,引入西方理论的同时,中国智库也在不断反思。
“慎谈‘核心利益’,这有利于保护中国外交的灵活性。”作为来自军方一家顶尖智库的学者,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2010年曾在媒体撰文,呼吁涉外部门和新闻媒体要谨慎使用“核心利益”。日本《读卖新闻》2013年4月28日就发表社论,指责攻击中国拓宽“核心利益”范围。此后,国家“核心利益”见诸媒体和外交辞令的频率明显减少。
相较于以退休外交官员为主力的智库,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副教授喻常森认为,未来中国智库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校、新闻媒体或二者的结合,“毕竟是智力密集的地方,又有直接的舆论影响力”。
在官方、半官方和民间外交智库的格局中,三条阵线之间的智力竞赛开始了。
![]() | ![]() |
(责编:牛宁)
防务 外交话语 基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