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3日08:56|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不仅传统媒体的粗鄙化,即时互联技术平台上的许多社交媒体自媒体,创业过程急于成功急于建立自己王国的急不可耐,在把别人一棍子打死的同时,大吹自己的法螺,也显示了粗鄙的特征。 |
粗鄙时代是我服务的《中国周刊》在2013年4月号所做的一期封面,这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判断和定性。
我觉得这个定性不仅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同样,这一概念,也可以用来观照我所厕身和认识的2013的中国传媒业,甚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传媒业。
并非说过去中国传媒业就不粗鄙,可以说,传媒业与我们的社会一样,从来就没有摆脱过粗鄙,只是,在过去的岁月里,传媒业力图进行的争取独立人格的媒体市场化努力,以及高扬的铁肩道义的守望者的理想主义精神光辉,遮掩住了传媒业盛行的粗陋的利己主义的身影。
在这样事实上的悖离中,在理想主义不断遭到的摧折中,在标杆性人物不断地被动退场中,粗鄙的利己主义终于在2013年走出了阴影,堂而皇之在中国传媒业登堂入室了。
过去的传媒业,更多可以说是粗陋,这种粗陋,是同社会当时的开放程度、认识水平和传媒业的开放程度、认识水平密不可分的。
内容制作粗陋,即便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媒体,内容制作充斥着传媒业者水仙花情结,至于官媒,更是用早已过时的手法灌输、教化它的订户。
如今受众需求已经普及,但内容制作上,除了市场化媒体有些调整(依然不够)外,原有的手法更是变本加厉,而在新的政治及市场压力下,严肃内容渐行渐远渐无声,而低俗粗野迎合民粹的内容越来越强悍,是以内容从粗陋而粗鄙。
在营销方式上,有违市场经济的关系营销,从羞答答的潜规则变成明规则,甚至演变为公开的、直接的敲竹杠,从专司敲竹杠的承包版面,扩展到主流媒体,范围之大,影响之恶劣,前所未有。
更有一些媒体,在一些社会反响较大的案件中,不能遵守媒体的专业要求,直接介入进案件,甚至在报道时凌驾司法之上。
至于对传媒的管理,过去都是雪泥鸿爪有迹可循,至少也要合已定之章法,但如今从微博删帖而限定报道内容,乃至处理人士,一方面悄无声息,一方面手法粗暴无据。
传媒业整体粗鄙化已经不可阻挡。其形成,既有社会环境的粗鄙化,也有市场的压力,政治的压力,加上技术冲击带来的逃亡潮,以及传媒业者自身的犬儒迎合,而这一过程,迅速消耗着原本应该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媒体运作水平和它们的公信力。
这一过程,也是传媒业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它是由传媒业内外联手完成的。
不仅传统媒体的粗鄙化,即时互联技术平台上的许多社交媒体自媒体,创业过程急于成功急于建立自己王国的急不可耐,在把别人一棍子打死的同时,大吹自己的法螺,也显示了粗鄙的特征。
我本以为建立在新技术新平台上的新东西,可能会抛开了传统媒体的丑陋一面,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多少有些失望。赫尔岑说的对,绝不能用旧监狱的砖瓦为民众造出一座新的房子。
真正的新媒体,我们还要期待技术来冲刷,等待时间来沉淀。
但是,即使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粗鄙的时代,生活在粗鄙的媒体世界里,也要好过鸦雀无声的秩序时代,笼子时代。
相较鸦雀无声的秩序时代的命定,粗鄙时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许多力量已经突出了笼子的栅栏,真正开启了一个多样选择的时代,也是一个多元时代。
于是,声音不能再从一个喉咙里出来,技术已经突破了锁喉术,虽然还会依然遭遇高墙。但是,技术进步的摧枯拉朽,不仅是制造了对传统媒体业升级换代的压力,更是对粗鄙的钳制的突破。
所以,在正常改变无望的时候,我宁愿把希望的温存目光,投向技术。
信息垄断是专制主义的基础,我们没有制度来打破信息的垄断,但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突破了信息的垄断。
![]() | ![]() |
(责编:牛宁)
中国传媒 传媒人 传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