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8日13:51|来源:海外网|字号:
10月28日,我们还主动发起了一场微信沙龙,邀请了腾讯、电信天翼阅读、省旅游局、天下网商、传媒梦工场、FM93等当时探索得最好的一帮兄弟,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的微信沙龙,沙龙上分享的演讲《微信:如何挖掘大数据金矿》、《半成品微信会员卡:应从多多益善走向朝朝暮暮》整理成文字后,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而广播业的朋友更是开心,微信给广播业带去的优势十分明显,5万用户每天用微信语音带去的内容,让电台播出节目时的内容来源一下子增色不少,都是原汁原汁的读者声音,形成一个超级热线中心。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腾讯内部把我们列为典型用户,做内部分享时也拿我们的案例当成绩在谈。我们也幻想着说不定它能超越我们的官方微博,成为低成本、高到达、快速铺开的新渠道……
触顶遇见天花板:试水微信,碰到5个问题
问题出现在每日新增订阅人数呈负数那一天,那是大约一周前。
负数从未出现过。为什么?平日有0.5%的退订率是全国报纸、杂志媒体的正常数值,但自然增长率总是大于这个数字的。
难道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的修补工作马上开始。
豆腐块大小的引导式报道篇幅不够,那就做半个版的;纯微信互动游戏没人玩那就送饰品、送餐券;偶尔才搞活动那就每周都做;分栏式新闻不够好,那就单条精选新闻,如果这也嫌烦那就纯文本式。
为了让微信用户有的体验,我们做了各种尝试。
结果用户的反馈还是让我们失望——我点开了今天的实时消息页面,其中爆料的有2人,发送“不转发就死的”内容有4个,发现报纸错字的有1个,参加互动活动的有12人,刷屏骂脏话的有1人、询问生活常识的有2人。这些互动,能为媒体提供良性内容的实在太少。特别是报道评论就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网易新闻客户端上,发条有才评论可以被大家力捧,在私密性见长的微信上发条评论,这效果对读者来说基本就是自娱自乐,毫无动力。
传统媒体试水新媒体,说到底是想要更高的曝光率和传播率,关于报道的良性反馈以及用户的个人数据。但微信能给我们的没那么多。
现在的微信更像一份成本低廉的彩信手机报,仅此而已。
网上盛传了好几种微信想象空间,例如青龙老贼《微信这一年,改变世界》中提及了微信叫车、叫餐、微信家校通,LOMO自助印、微信会员卡、HTML5游戏、搜索、账号代运营等,但对于媒体来说,并没有那么乐观。
虽然为了推动公众平台的发展,腾讯的人主动到处登门拜访,在微信首先引入了明星和媒体的资源。但在把大家框进去之后,针对媒体需求的开发并不多,基本都是停留在自身平台的清毒过程中,打击营销账号。
我刚参加了新浪浙江微博营销大会,他们在推广自己产品时说的重点是,多少新闻热点在我这里发送,阅读时间有多少。而我接触到的微信,经常的表态是,不能骚扰用户、产品要好玩、要做成闭环——这就是区别,媒体公司和通讯公司的区别。
![]() | ![]() |
(责编:牛宁)
微信 互动 极客 九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