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2月11日10:24|来源:廉政瞭望|字号:
我对韩寒有多高没兴趣
廉政瞭望:你的打假似乎带有选择性,你选择时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方舟子:我没有打假团队,一直都是我一个人,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顾及方方面面的事情。我主动去打的,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学术含量,是别人打不了的。再一个,我尽量选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可能造成更严重误导和危害的公众人物。比如打学术论文造假,我就集中关注一些院士、知名教授,对普通老师和学生我不会去管。
另外,我也不大喜欢凑热闹,像红会、地沟油这种话题,老早就有许多专业人士介入,而且事情很清楚,我也就不用再出面了。
廉政瞭望:可似乎是谁正火你打谁,是为了炒作自己吗?
方舟子:其实被我打假的人,有很多只是碰巧撞在了枪口上而已。比如韩寒,当时麦田正向他宣战,最初我没在意,后来有不少人@我,才关注这事,就把他的作品翻出来看了一遍。不管是不是我主动要打的,只要发现这个人真有问题,我一定会揭穿。
比如林志颖,也是网友跟我说,他正在代言一款产品,让我给看看。我一看,这不就是之前才打过的胶原蛋白吗?所以对他,当然也就不会放过。
我知道有人说我打假是为了炒作。可为什么没有人来效仿呢?可见这并不是出名的好方法。说实话,打假确实让我有了名气,也使我打得更有底气。同样的问题,别人去打和我去打,真就大不一样。
加州理工学院的Albert在“新语丝”上质疑唐骏,没有人关注。很偶然的一天,我看到微博上有人问起唐骏的学历,因为我编辑过Albert那篇文章,就顺口回了句“学历是假的”,结果引来那么大的轰动,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
廉政瞭望:不是图名,是图利吗?
方舟子:有人造我谣,说我是美国转基因企业的代言人。可我“挺转”,美国人应该恨我才对。因为我挺的是中国两所农业高校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种,是要拿出去跟他们竞争的。我没有从中获得一分钱的好处,如果硬要说有点经济利益,顶多是我写的一些介绍转基因的书所得的版税。
我知道崔永元在拿我的“安保基金”说事。在这次徐宥箴捐我300万之前,总共有100多万,都用在这些年来对我个人的安保上。这笔钱在设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声明,不对外公布使用明细。罗永浩那次就拿这个事情来攻击过我,后来他请来北京的地税、经侦,轰轰烈烈地搞了番调查,没有查到任何问题。我打了这么多年的假,做的都是公益行为。
廉政瞭望:你曾经对韩寒的身高刨根究底,也是为了公共利益?
方舟子:那只是策略,我对他到底有多高真没兴趣。之所以抛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证明在这么显见的事情上他都不敢正确面对,说明了这个人说谎成性。
廉政瞭望:你在各种领域都打过假。你觉得以自己的学识,能够支撑这么宽泛的质疑吗?
方舟子:这真是矛盾。我质疑少了,有人说我带有选择性;质疑多了,又说我管得太宽。一般来说,在我打假的时候十分谨慎,像科学上的东西,我有基本素养,但不懂的还是会向更专业的朋友请教,有时候热心网友帮忙提供线索,我也会小心求证。
不是所有行业的假都需要专业知识去鉴别。像你说的文学上和学术上的抄袭,我把两篇文章进行比对,发现成整段地重复,这就一目了然。
“我放了李承鹏一马”
廉政瞭望:与这么多人论战过,你觉得谁才称得上是你真正的对手?
方舟子:要说“对手”的话,严格意义上讲,他们都理亏,都没办法跟我叫板。只不过有的人能看清形势,像李开复,见势不妙就赶紧道歉,我也就不再追究。李承鹏也道过歉,虽然缺乏诚意,但我还是放了他一马,他很聪明。
廉政瞭望:你就没有出错的时候?被别人质疑的滋味好受吗?
方舟子:我当然也犯过一些小错误,在写文章时,出现了一些笔误或是事实偏差,但这不带有主观恶意,算是瑕疵吧,发现后也都很快纠正。
最大的一次错误是把打假对象弄混了——两个人同名同姓,又在同一大学同一年级。还好一小时过后我就发现了问题,立马删了微博,还发了道歉声明。总的来说,那些质疑我的,找不出什么硬伤。
廉政瞭望:有没有发现人们对你的支持越来越少?
方舟子:我不觉得支持者在变少,但敌人确实越来越多,因为你打一个人,实际上会开罪一帮人。当然,是有一些流失的人,我们管那叫“前方粉”,这些人现在成天发帖骂我,成了最正宗的“方黑”。事实上,他们支持我的时候本来就夹杂着个人目的,或者对我的认识很粗浅。真正懂科学的人是不会离开我的。
廉政瞭望:你是美国生物学博士,为何把打假当成事业,而不去搞学术,做科研?
方舟子:我做的是科普,写文章,办网站,打假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我觉得在中国做科普比搞科研更有意义,如果我真去搞研究,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国家并不缺这样的人才。科普不但要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我是一个没有单位,不受牵连的人,可以很独立地来做这些事,我不指望别人跟我一样。
廉政瞭望:所以你觉得中国社会缺乏科学精神?
方舟子:在中国,讲科学的环境薄弱。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并不较真,这与科学精神天然对立。前两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数据说,只有3%的国人具有科学素养,是西方20年前的水平,我觉得这个数据可能都是贴过金的。
讲科学,首先就是要大胆直言。我共事过的克里克教授,他的专业精神就让我佩服。像这样的科学家中国不多见,已经过世的邹承鲁应该算一个。
他是众所周知的“打假斗士”,连珠炮轰,无休无止。他对战过法学界的贺卫方、文学界的韩寒、企业界的罗永浩、医学界的钟南山……最近,他又与崔永元闹得不可开交。他是方舟子。就在他向法院提告的当天,廉政瞭望记者在北京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采访手记]
从走进方舟子租赁的办公室,到他出现的这十分钟里,记者一直在想,该如何跟这个“老江湖”进行开场白。据媒体过去呈现的面貌来看,我的采访对象是一个情绪激烈的人,逞勇好斗。
屋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面带倦容、身材高瘦的男士刚一进门,便伸出手来打招呼。定睛一看,不正是方舟子么?
趁着寒暄的热乎劲儿,记者直入主题。我们从“方元大战”谈到“打假斗士”,从转基因聊到对科学的认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提防”着他神情的急转,但他从始至终没有眉飞色舞,也没有慷慨陈词,而是客气耐心地谈完所有话题。
记者试着给他“挑刺”,问他打假的动因,问他被人议论的心情。出乎意料,面对这些刁钻问题,他并不回避,不紧不慢地作出回答。
记者觉得,我所面对的这个方舟子十分正常,不激进,也不疯狂,同时,他对于自己认可的有一种执着,或是执拗。
关于打假,或许他确有一些心底的原因还在隐藏,或许他的判断有不尽正确的地方。但在社会上,“假”的太多,敢于出头直言的人太少,他的特立独行就更显难能可贵。也因为有方舟子的这双眼睛,公众人物才更加自律,更加“小心”。
方舟子打假,爱揪着问题不放,自然会得罪不少人。可我们的舆论,容得了这么多的“假”,难道容不下一个求真的人吗?(文_本刊记者曾晖发自北京)
原标题:方舟子:我为什么总是质疑?
![]() |
(责编:牛宁)
方舟子 罗永浩 农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