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2月19日09:52|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既然纣王已经是千百年来暴君的典型,也不在乎再多点带有时代感的罪状。于是,纣王成了“箭垛”,但凡大家想起来的暴君行为,都可以安在他头上。 |
《封神演义》有一个“前身”,是宋元话本,现在能看到的是元至治年间刊本《全相武王伐纣平话》。所谓的“全相”,就是后来的连环画的“祖宗”,上面印着图画,下面是文字。所谓的“话本”,就是当时说书人讲故事的底本。
这两本书,对比着看很有意思。《武王伐纣书》四万字,《封神》几十万字。差这么多字,主要是前者内容里没有“阐教大战截教”,没有“封神榜”。也就是说,整个这条神仙世界的线索,都是《封神》后来才加进去的。《武王伐纣书》里,神神鬼鬼的东西,有一些,不多。妲己是狐狸精、姜子牙会点法术,这些故事被流传下去了;还有几个出来跑龙套的将军被封为“某某神”,这种零零星星的说法,后来则被无限放大,搞成了一本“神谱”。
比较接近的是纣王和文王武王的故事。看得出来,纯属民间故事的路数,因为对高层贵族的工作生活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写得都不好。而且,后出的《封神演义》写得还不如《武王伐纣》。
在平话里,纣王固然是昏君,好歹还有点人味;文王武王也还算有主见有个性,造个反、革个命,真到这一步了,也不含糊。比如,周文王渭水访贤,找到姜子牙,他非常直接地说,“某是西伯侯姬昌,专来出猎到此,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元代白话文,不用解释。到驾崩的时候,这位元代版的周文王更是一副“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架势,恨不能亲提“王师”,为儿子伯邑考报仇雪恨。
到了演义里,纣王开始变得发昏,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从吃饭到睡觉、孜孜不倦地保持昏君造型;文王武王丢掉了主见和个性,全情演绎着两位不主动、不拒绝(偶尔表达一下对姜子牙造反路线的疑问,但分分钟被老姜说服)、不负责的政治傀儡。比如文王驾鹤西游前,进行必要的政治交代:第一是安排武王做接班人;第二是交代姜子牙,希望老姜好好辅导下一代,但是有一条政治红线不能踩,就是不能“以臣伐君”,话说得很重——“丞相若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见。”——显得太虚伪了有没有?话说你请姜子牙这尊大神回来是为了给他养老的么?
好了,这大概都是因为君臣观念的影响。有历史学家说,商周之间,根本谈不上君臣关系;但是明朝人一般不这么学术,他们讲的故事,折射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君君臣臣,三纲五常,不能随便乱。如果真乱了,那要找无数个理由来证明暴君咎由自取,确属“天厌之”才行。最典型的例子,看看他们怎么写纣王手下的大臣们就知道了。
“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这是孔子讲的。
《武王伐纣书》,照这个大纲把三位贤人的故事演绎了一下。重点讲比干。比干去死谏纣王,纣王听信妲己的话,把比干的心挖出来,看有没有七窍。
这些情节,《封神》照单全收(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不但照单全收,而且批量生产,不就是再多出场几位表演“文死谏”的兄弟吗?有。龙套演员有的是。电影学院外面蹲着的各位,大家排队来——剧本都有了吗?重点是第六回《纣王无道造炮烙》,这位兄弟,你演“太师杜元铣”,那个胡子比较拉风的,你演“上大夫梅伯”;还有第九回《商容九间殿死节》,谁演“老丞相商容”?还有个角色,“上大夫赵启”……什么?台词?台词有,一人一大篇,情绪要激烈!得背下来,骂昏君不能打磕巴……什么?下一集什么台词?下一集没有台词,这一集这几个角色都得挂掉。对了,这几个角色死法不太一样,你到炮烙那边等着,你先来,得把用头撞柱子的悲壮感表现出来,不要怯场——NG,再来……
——很多年前,胡适聊“包公”的故事,创造了一个词“箭垛式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
纣王,其实也是个“箭垛式人物”。三代的事情,谁能说清楚,大家都靠民间传说活在历史里,从司马迁那个时代就这样了。既然纣王已经是千百年来暴君的典型,也不在乎再多点带有时代感的罪状。明朝那些年,尤其到了后期,大臣们拼命骂皇帝挨板子的事儿还少么?
于是,纣王成了“箭垛”,但凡大家想起来的暴君行为,都可以安在他头上。当然话说回来,这个箭垛子也是个大杀器,大家抬起来往当时的皇帝那儿抛去,他看着恐怕也得考虑怎么躲一躲吧。
(杨凯,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杨凯专栏系列文章】
(责编:邹雅婷)
封神榜,纣王,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