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3月27日09:21|来源:《环球人物》杂志|字号:
1945年东京审判期间,梅汝璈身着法袍留影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齐聚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名为《复兴之路》的大型展览,直到今天热度不减的“中国梦”一词就出自习近平在此次参观时的讲话。几天之后,一位老人也来到展览现场,他走进一个个展厅,仔细观看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最后在一件叠放整齐的法袍前驻足。没有人知道,这位老人的父亲正是这件法袍的所有者——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梅汝璈正是穿着这件法袍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8年,梅汝璈之子梅小璈与母亲肖侃一起,将这件记录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法袍捐赠给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后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为国家博物馆),希望这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岁月。
旧纸堆里了解父亲
“我恐怕算不上什么名门之后。”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梅小璈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他说,父亲只是尽心尽力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了不起”,毕竟“有了同胞的牺牲才有胜利,有胜利了才有审判,有审判才成全了作为法律工作者的父亲。”
梅小璈不愿意过多谈论父亲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与父亲相处的时间非常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甚至都“不太清楚父亲是做什么的”。
“我父母属于晚婚晚育。”梅小璈告诉记者,“1945年,父亲和母亲经人介绍结了婚,婚后不到一年时间,父亲就出任法官去了东京。新中国成立后,母亲随同父亲来到北京定居,生下姐姐和我。”1950年,姐姐梅小侃出生,1952年梅小璈出生时,梅汝璈已经48岁了。梅小璈说:“14岁之前,我只是隐隐地感觉到我们家和别人家有点不太一样。”但父亲具体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梅小璈并不清楚。“父亲从不和我们谈论以前的事,我们也没有问过。”14岁以后,梅小璈大概知道当时父亲在外交部工作,“但第一次知道父亲参加东京审判的这段经历,是在他去世后。”梅小璈说,父亲死后,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有一则短短的讣告,里面提到了父亲当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
“父亲生前,我几乎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人;父亲死后,我对他的认识反而越来越深。”梅小璈说,在整理父亲遗作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梅汝璈。
![]() |
(责编:牛宁)
梅汝璈 父亲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