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吴嘉苓:台湾是这样生孩子的,大陆呢?【2】

2014年05月12日08:41|来源:海外网|字号:

助产士骑着脚踏车,准备到产妇家中接生

助产士骑着脚踏车,准备到产妇家中接生

我妈是怎么生下我的?如果你是五年级中段班,那还有一半以上的人由助产士接生,也许你妈妈开始阵痛时,会请她们来家里协助,或是自己前去助产所。当时仅有两成由医师接生,其他则为所谓的“不合格接生人员”接生。然而,对六年级生而言,医师接生的比例首度超过了助产士,而且从此一路取代。现今的年轻世代,大概都以为助产士是历史名词,没当成是现在进行式。

如何解释助产士在台湾的式微?常见的说法是,助产士的衰落似乎是科学知识累进、社会发展所不可避免的趋势。1996年,“卫生署”在一份公文就说:“我国因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及知识水平相对提升,目前绝大多数之产妇,已习惯于分娩前后,接受妇产科专科医疗院所提供的整体性专业服务。”这种过于简化的线性进步史观,或是现代化的观点,社会学总是会睁大眼睛、保持存疑。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是我们常用的存疑起点。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比台湾更加“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及知识水平相对提升”,却仍然以助产士作为主要的接生人。英国的产妇们多由小区的助产士进行产检,七成的英国产妇由助产士接生。荷兰的妈妈们不只由助产士接生,还有三成在家里生产。借由这种跨国比较,也容易让我们开始反思,解释台湾助产士的式微,也许需要其他的解释模型。

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更精致的解释模型,建议我们要观察四个行动者——国家、医师、助产士、消费者——如何在三个面向采取行动:生产照护的福利体系、专业界线、消费者组织动员程度。就台湾而言,在医学与护理教育都有硕博士学位之际,国家一直未能提升助产教育为高等教育;在公保开办初期也排除开业助产士在给付范围、纳入后也给予较为低廉的费用。这些教育与社福制度设计都贬抑了助产士。医师与助产士原本是平行分工,在正常产与异常产上各司其职,却在提倡装置乐普(一种子宫内避孕器)的家庭计划年代,逐渐发展出上下的从属关系,卫生署甚至违背助产士法,提出“助产士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之下才能担任接生”的行政命令,把法令规定能够独立作业的助产士,贬为医师的助手。

随着“生产很危险”的意识形态加强,民众倾向进入医院生产,而助产士也鲜少进入医院体系,民众就越来越难以接触到助产士。相较于其他国家陆续发展出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给我助产士”的社会运动,台湾这方面的要求仅在1990年代,助产士跌到谷底之际,出现了一批要求由助产士居家分娩的行动。这批很不寻常的妇女,从现今主流的医疗体系出走,往往是不满于当代“过度医疗化”的生产,于是另辟蹊径。这样的行动,虽然引发了一些省思,但还没有撼动主流的生产模式。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进步史观 产程进展 1933年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英姿迷人

中国第一批空姐什么样(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