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贺雪峰:为什么路线之争重现土地问题

2014-07-01 08:5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贺雪峰

一、

海外网7月1日电 据观察者网文,因为对国情和农情的判断不同,当前中国学界和政策部门在三农领域已经形成了观点对立、主张迥异的两派,派主张其中一在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加快农村改革,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财政支农政策各方面同时推进彻底改革,以在短时期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快速城市化,并最终将中国由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变成与欧美日并驾齐驱的发达国家。这种主张认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造成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症结都主要是体制问题,因此,唯有彻底改革体制,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快速崛起。

这一派尤其强调城市与农村的一体性,相信市场的力量,认同顶级设计的重要,认为改革的基本办法就是要改变所有阻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从而防碍资源有效配置的各种体制和机制,实行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制度蓝图。这一派在三农领域中的典型表现是认为,随着农民的快速进城,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目前靠中老年人种田不可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必须现代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应当重点支持和扶持现代农业,因此,这一派又可以称作“现代农业派”,又因为“现代农业派”对当前农业基本体制乃至当前中国基本社会制度持负面批判态度,认为现行体制和制度是防碍中国快速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这一派又可称作“激进派”。“现代农业派”或“激进派”是当前三农领域的主流派别。无论是媒体还是政策实践当前主要受此派影响。

与“现代农业派”或“激进派”相对立的是“小农经济派”或“保守派”。“小农经济派”认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的发展中大国,之所以说是9亿农民,是因为进城务工经商的2亿多农民工虽然被统计为城市人口,但这些农民工的大多数显然还缺少在城市体面安居的稳定就业与收入条件。而之所以农民工缺少在城市体面安居的稳定就业机会,是与当前中国选择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及当前中国经济成长阶段相关的,或受此决定的。在中国只有欧美日人均10%的GDP且中国产业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的国情下面,城市不可能为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条件,国家也不可能为多数无法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农民工提供有效的进城保障。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小农经济派,三农,土地制度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广东篇(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