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8:33:36|来源:参考消息网|字号:
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
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角度来看,一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表现在民族自尊心增强、经济增长引发社会阶层变化和反抗殖民宗主国获得政治军事胜利等三方面。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的矛盾趋向激化。
一战打破了殖民宗主国无比强大的神话,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上述地区人民冲破殖民体系奠定了基础。当时最庞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在战争期间动员了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南非等白人自治领和殖民地印度的300万士兵参与战斗。澳新军团作为先头部队参加了英法联合进攻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代表了两国人民英勇顽强的作风和民族团结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五个白人自治领在一战后通过谈判依赖法律途径谋得独立地位。
印度在一战后出现全民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个运动主张以不屈不挠追求独立的精神去克服英国维持殖民统治的决心,以甘地为精神领袖。参加运动的人抵制英国法庭、学校和商店,放弃政府公职,拒绝纳税,不承认政府法令。甘地还发动手纺车运动和自制食盐运动从经济上启发广大群众的自信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人民团结在一起。历史证明,这股精神最终战胜了英国维持殖民统治的决心。这股精神的背后是民族经济力量的提升。
一战使被殖民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空隙,经济力量对比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倾斜,并促成新兴社会阶层的壮大。战争期间,殖民宗主国之间相互摧毁彼此的殖民经济网络,暂时无力控制被殖民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上述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借此变得更为成熟、壮大,成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新兴力量。从半殖民地、附属国情况来看,阿根廷和巴西向英国买不到机车零件和采矿机械,于是在本国自己制造,制造业发展使得阿根廷产业工人数量从1907年的12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35万人,巴西产业工人的数量从1909年的3.5万人增长到1920年的27.5万多人。从殖民地情况来看,印度的塔塔家族发展出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中一家钢铁厂的规模超过英国的任何一家钢铁厂。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依托民族经济力量提升,培养出新兴社会阶层,再依靠他们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是一种较为惯常的路径。
一战削弱了殖民宗主国的力量,缓解了民族解放运动面对的政治军事压力。即便是作为殖民体系霸主的英国,一战后力量也不如从前。19世纪末阿富汗在经历两次抗英战争后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具有民族独立思想的阿富汗新国王即位,他在加冕时宣称“不承认任何外国的统治权”。为此,英国第三次入侵阿富汗,企图用武力压服阿富汗人民。阿富汗军队在开伯尔山口、加兹尼和坎大哈三条战线迎击英军,并且在东部战线突入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包围并迫使塞塔尔要塞的英军投降。由于阿富汗、印度边境普什图族抗英起义此起彼伏,还由于印度境内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国难以筹措足够的军事力量应对挑战,只能于1921年承认阿富汗的独立地位。阿富汗成为一战结束后第一个赢得政治独立的亚洲国家。
反对殖民防止世界大战
如今,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的可能性绝非没有。殖民体系的存在决定世界大战仍有爆发的可能。当一战刚刚结束时,由于各参战国损失巨大,大众普遍称它为“一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列宁却深刻地指出,“依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没有变化,对殖民地的依赖没有改变。这场战争并未能化解而只能暂缓体系内宗主国之间的矛盾。一战注定是一场无法结束的世界大战,要想结束它只能等待殖民体系的消亡。
一战后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形成的新世界殖民体系,很快便受到来自新兴殖民宗主国的挑战。仅仅20年后,各殖民宗主国为争夺殖民利益发动了另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才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现存于世界的新殖民主义体系仍旧不断引发战争,占领阿富汗、入侵伊拉克、攻打利比亚等战争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殖民时期的炮舰政策。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集体殖民的新方式避免直接冲突,然而这种方式建立在美国一家独大的基础上,类似于1870-1914年间英国治下的和平。历史告诉我们,会有一个新的挑战者出现。谁会是这个新的挑战者?有人将狐疑的目光投向中国。实际上,正是由于身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强盛,避免世界大战才有了新希望。
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民族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是避免世界大战的有力保障。一战促进了反殖民体系力量的增长。在它的推动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真正的现代群众运动。以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为代表的新一代领袖,认识到唤起工农群众的重要性,使得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以此为基础促成了第三世界的出现,第三世界寻求突破西方列强编织的殖民主义罗网,成为避免世界大战爆发的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是自身民族解放运动的延伸,而非殖民争霸征程的起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越强,世界大战越发可以避免。
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是避免世界大战的又一保障。殖民争霸引发一战,彰显出背后的资本主义危机。一战催生了社会主义苏联,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受到外部挑战。苏联的出现打开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缺口,为被殖民国家脱离世界殖民体系指明了方向。仅仅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还有一定余地,苏联力量尚小,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才得以安然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危机阶段。在今日的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国已成为瓦解世界新殖民主义体系的希望所在。(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杭聪)
杭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伦敦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非洲史、英帝国史。主要论文有《殖民主义与非洲发展的困境》《西方矿业公司与英属中非联邦解体》等。
![]() | ![]() |
一战,殖民体系,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