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张旭东:老舍祭日谈歌剧《骆驼祥子》 【2】

2014-08-26 08:5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今年6月25日晚,由徐瑛编剧,郭文景作曲,改编自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的歌剧《骆驼祥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

今年6月25日晚,由徐瑛编剧,郭文景作曲,改编自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的歌剧《骆驼祥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

  众所周知,中国音乐虽有自身的独到传统和美学亲和力,但与经过古典音乐、特别是德奥传统浸淫过的现代西洋音乐相比,吃亏在结构薄弱、缺乏形式展开的基本套路(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乐器和乐队音域有限、音乐语言单一、调性限制严等。郭文景的“作者音乐”(套用电影研究里领域的“作者电影”概念)则在这些方面有效克服并超越了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约定俗成性质,而将歌剧《骆驼祥子》一举定位在当代严肃音乐作品的范畴里。在此基础上,民乐特色乐器和地域性乐器(三弦、唢呐、大鼓等)以及传统北京地方文化元素(叫卖声、戏曲和民歌唱段等等)的融入并不伤及音乐整体层面上的结构密度和审美强度,从而避免了自谭盾、瞿小松以来一直困扰中国先锋音乐的现象:在单薄的旋律线上使用突兀的异国情调甚至猎奇式“中国元素”哗众取宠。这或许与郭文景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国内,创作心态和重心在相对在国内有关。

  纵观(听)整部歌剧,看(听)得出作曲家做了刻意的布局,力图做到每出戏都有一两个重头的、可资回味的唱段。从第一场开幕时祥子的咏叹调(“瞧这车”),到第六场小福字的咏叹调(“我就像是墙边那一棵草”),直到第七、八场之间的间奏曲(“北京城”),可以说高潮迭起,虎妞和祥子的二重唱(“我要让全世界知道”)和虎妞最后的咏叹调(“我要死了”)更是可以说是歌剧艺术形式发文学作品《骆驼祥子》之未发,特别是前者在把祥子与虎妞的充分戏剧化乃至戏剧冲突极端化(虎妞唱“我想放声大笑”、祥子同时唱“我想放声大哭”)的同时,也让“诗”呼之欲出,发而为“歌”,自然、激烈、寓悲于喜,由喜而入荒诞,却又在荒诞中隐含着抒情和真情(尤其是虎妞的唱段),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祥子,骆驼祥子,歌剧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