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张旭东:老舍祭日谈歌剧《骆驼祥子》 

2014-08-26 08:5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8月26日电 据观察者网文,【8月24日,是老舍先生逝世的日子。多年来,老舍的文学作品不断被搬上各类荧屏舞台。今年6月25日晚,由徐瑛编剧,郭文景作曲,改编自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的歌剧《骆驼祥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在歌剧音乐的背景之下,张旭东教授透过文本,再次解读了“何谓祥子”。“祥子”是阿Q的兄弟,他们共同站立在现代中国的起点,像找不到家的野鬼孤魂一样注视着所有后来的中国人。在艺术领域里把他们呈现出来是现代主义(而非现实主义)的使命。而在现实中送这两个幽灵回家安歇、祛散他们魔力和诅咒的则是革命和革命带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

  《骆驼祥子》同鲁迅的《阿Q正传》一样,在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中拥有最多的读者、最大的知名度,但却同时也是最难把握、最具有阅读和阐释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可能性)的文本。这样的作品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再生,意义绝不下于在另一种语言里获得自己生命的来世,它们都为作品提供了新的阅读、分析、体验的可能性。 除了对歌剧改编这种特殊的 “翻译”形式抱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自己也曾一度关心80年代以来的中国先锋音乐,只是阴差阳错,郭文景的音乐一直未曾听过现场。更巧的是,这个春季学期趁纽约大学休假在北大开的博士课程最后一课刚好是重读《骆驼祥子》。本来6月25号这天要从巴黎直飞东京,但出于以上原因,决定中途在北京停留一天,以便躬逢其盛。

  音乐响起,大幕拉开,令人高兴的是,郭文景的音乐仍然终于当年先锋音乐的审美理想,在歌剧形式下虽然要尽量照顾民俗、叙事、抒情等戏剧性要求,但仍然不放过任何机会在无调性、和声、配器等方面展示现代主义音乐的基本元素。直至歌剧终了,音乐的形式、结构和审美强度一直把歌剧《骆驼祥子》保持在一种艺术创造的氛围中。这种严肃的、探索性的形式实验本身给当晚的演出给人带来了正在见证一桩文化事件的特殊感觉,这同小说《骆驼祥子》的经典地位相吻合,但因为老舍作品自身的平民性和家喻户晓的接受史,非但没有丝毫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紧张感和疏离感,反倒为中国先锋音乐或实验音乐带来了一种姗姗来迟的集体性甚至群众性。或许这只是首演之夜的特殊感觉,但如果歌剧《骆驼祥子》日后能获得持久的认可,这种混合风格、“洋为中用”、“旧瓶装新酒”的文化实验,或许是原因之一。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祥子,骆驼祥子,歌剧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