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不期而遇”:對書的記憶與記憶中的讀書——巫鴻《讀書》【5】

2012年11月07日14:57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那確實是一種奇特的閱讀經驗:既無次序又無引導,但並不妨礙書中的文字和圖畫使我痴迷心醉。

但是這些新生命也標志了“讀書”的職業化——而在恩格斯看來,任何職業化都隱含著失去個性和自由的危險。一旦走上學者之路,所閱讀的書籍不再作為個體的存在而存在,它們的意義也不再顯示為與一個孤獨靈魂撞擊而產生的瞬間火花。這些著作有若一塊塊堅實的磚石,鋪墊出學科歷史的康庄大道。而作為一個博士生、一個助教授、一個副教授和一個講座教授,那就是要從這些大道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去,最后為它延長幾公分的堅實長度。這不是冷嘲:幾公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是相當輝煌的業績。也請諸位不要悲觀:隻要對一個大型綜合圖書館中汪洋般的書庫稍稍一瞥,一個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學者也會感到自己不過是滄海一粟。雖然歷史上確實有過開啟道路的先驅者和先知者,但他們的價值必須等到那條道路形成之后才能判定。

不過有的時候,有的場合,年輕時的積習會悄悄浮現。我會發現作為學者的自己之外仍然存在著一個作為普通讀者的我,而此時此刻的讀書也就不知不覺地模糊了職業和個性的分界。一個例子是我在哈佛上學和教書時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到哈佛燕京圖書館的書架間瀏覽,常常不帶著特殊的問題或學術目的。找到有用的書時當然會很高興,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吸引我在此徘徊的是對以往那種不期而遇、斷片式知識積累的留戀。另一個例子是我對金庸的發現和痴迷。那是八十年代初期,他的著作在國內和台灣尚未出版(在台灣屬於禁書)。據說一位去哈佛大學的台灣訪問學者用了幾乎所有時間讀金庸,最后沒有讀完就帶到飛機上繼續讀,在東京機場轉機去台北以前寄回燕京圖書館。我可以說是屬於同一類人:《笑傲江湖》、《神雕俠侶》和《鹿鼎記》幾乎配平了我的閱讀天平的杠杆——天平的另一端是課程中的必修書籍。從此我又獲得了可以不斷翻閱、反復欣賞的非學術讀物。一旦熟通金庸,隨后對他著作的欣賞就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在任何一段放下。有時我自忖為什麼自己——以及許多其他的讀書人——會對楊過和令狐沖這些身具傲骨、獨行江湖的虛構人物如此情有獨鐘。我的解釋是他們實際上是改裝成劍客的知識分子。而且由於他們都是有著完美結局、最終獲得了同情和理解的大俠,因而圓了我們既盼望獨善其身又希求兼濟天下的夢想。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