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人民日報:我們需要怎樣的媒體人

2012年12月04日08:1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媒體人不能隻追求報道的時效性和轟動性,更要看重報道所傳達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不顛倒是非、不惡意傷人、不見利忘義,這些不僅是媒體和媒體人應該恪守的基本准則,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是對當下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交融的輿論場中媒體人的生動寫照。

  今天的媒體環境不再是報紙、廣播、電視三足鼎立,而進入人人可發聲、人人能發聲的時代,媒體人的概念、定位和職責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些傳統媒體的業內人士,開始習慣於選擇微博等新媒體平台來發布相關信息,不僅引起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共同關注,而且報道者本人也成為眾多媒體採訪的對象、聚光的焦點:上一秒全世界可能都在為一個人鮮花盛開,下一秒滿屏幕可能都是朝他橫飛的板磚。

  這些現象也引發了人們對媒體人角色和定位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面對復雜多變的輿論環境,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需要反思,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媒體,需要什麼樣的媒體人?

  今天的輿論場中,特別是新興媒體中,由於缺乏必要的規范,出現了一些“貼標簽”式的“領袖”。咄咄逼人的多,洗耳恭聽的少﹔“理直氣壯”的多,深思熟慮的少﹔圍觀指點的多,知錯能改的少。有些傳統的媒體人在這樣的輿論生態面前,也慢慢地接受了這樣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並且依仗自己掌握的社會資源,強調新聞的“爆炸性”和“突發性”,為自己博取眼球,制造話題,成功上位。

  環境創造人,環境也創造媒體,創造媒體人。今天的輿論環境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與社會信息資源掌握不對稱、溝通渠道不暢有一定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與某些媒體人的責任意識不強、過分追逐名利的浮躁心態有關。

  對媒體人而言,無論在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工作,社會責任感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媒體不同於企業,它的產品不能隻關注商品屬性,而更要關注它的社會屬性。媒體人不能隻追求報道的時效性和轟動性,更要看重報道所傳達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不顛倒是非、不惡意傷人、不見利忘義,這些不僅是媒體和媒體人應該恪守的基本准則,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

  多年前,媒體界就強調全媒體時代媒體人的多功能性。能不能快速更新微博、能不能熟練掌握發稿所需的數字設備等, 已成為評價媒體人素質的重要標准。今天的媒體人有幾個上陣不是長槍短炮,全副武裝?“高調”採訪更是成了一些記者炫耀的資本,出差要在微博上“秀”一下,採訪要在博客上感慨一下,發稿要用手機慶祝一下,媒體人的全媒體化漸成常態。

  但是,無論技術如何提升媒體和媒體人的競爭力,真實、准確、全面、客觀地傳播信息,做時代和社會的記錄者,仍是現代媒體人的職業追求,仍是應該堅持的職業操守。在眾聲喧嘩中,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新聞報道、深度的解讀分析、理性的評價討論和可行的解決之道。 

(責編:李文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媒體人,數字化,轉型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